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 有6个国家扶贫重点县、1个省级扶贫重点县的河北承德市,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716亿元,较2004年翻了近一番半;全部财政收入103亿元,人均财力升至全省第3位;先后被评为"公众最向往的河北城市"、河北省"文明指数最高的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跨越之变,动力何在?承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促进"知行合一",让理论武装为科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谓动力之源。
做法之一:虚功实做,在有效落实上下功夫
"知是行之始"。党员干部理论水平高低决定着领导发展的能力。而理论学习如果组织不好,就会出现空对空、不着边际现象。对此,市委主要领导不是就学习抓学习,而是虚功实做,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武装头脑、提高素质、推动工作的基础工程,着重把握了三点:
一是狠抓过程控制。精心制定计划。每年年初,按照中央、省委的精神,及时作出分年度、阶段性和专题的学习计划,做到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明确学习目的。不管是年度学习计划还是专题学习计划,都针对学习内容,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的主要目标,通过要求约束和目标牵引,促进学习深化。定期考查督导。要求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带着思考学,定期检查学习笔记,适时组织学习交流,看谁思考的深、看谁体会的透,以此促进各自的学习。
二是突出重点内容。只有突出重点,才能确保学有目标、学有动力。近几年,针对承德仍属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已举办7次专题学习,召开2次专题研讨会,深化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针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既注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抓好决策落实,又注意紧密结合承德实际,自觉增强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突出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现代农业、现代休闲旅游业、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建设等进行专题辅导,开阔视野,指导工作。
三是领导示范带头。市委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参加学习坚持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理论、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撰写文章、带头解放思想、带头辅导报告,而且有始有终、一丝不苟。市委书记杨汭同志亲自就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休闲旅游、"三年大变样"等专题做辅导报告。中心组其他成员也都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平均每人每年写学习体会文章四篇以上,总量达到130篇以上。在市委中心组带动下,各县区、市直各部门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有了明显提高。
实践说明,主要领导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党委中心组学习就不怕做不好。只要领导带头,虚功实做,就会使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做法之二:创新形式,在确保效果上用力气
获取"知"的过程要体现生动、取得实效,就必须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重点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是方法单一、形式单调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创建了"六步式"学习法,即:"学习选题、个人自学、专家辅导、基层调研、对话交流、集中研讨";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围绕深化理解科学发展观,举办一场辅导报告;各级党委进行一次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作学习报告;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专题研讨"。"六步式"学习法和"三个一"活动,有效解决了理论和实际、主动和被动、个人和集中、自学和辅导、启发和灌输、交流和研讨的有机结合问题,把个人学习融入到集体学习之中,又把集体学习成果贯彻到个人头脑之中,活跃了学习气氛,使单调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了。
二是视野不宽、理念不新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党员干部,更需要常换脑筋、多长见识。先后聘请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省委研究室等国家、省领导、专家作专题报告或专题研讨50余人次,拓展了领导干部的理论视野。多次到先进地市学习考察,推进重点工作。特别是2008年12月,市委书记杨汭同志率领党政考察团赴唐山、赤峰、朝阳三市学习考察城镇化建设。代表团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从战略高度,用新的理念和更宽的视野重新认识承德、审视承德,对"三年大变样"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三年大变样",就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能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就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跳出承德看承德,看清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是什么,明确"三年大变样"要变成什么样,怎么变,切实做到学有标杆、干有方向、变有内容。"请进来、走出去"形成的这些理念,无一不闪耀着理性思考的光芒。
三是制度欠缺,不易规范问题。制度建设是党委中心组最重要的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市委中心组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了市委常委集体学习制度、档案制度、考勤制度、研讨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八有"机制,即"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考勤、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有体会文章、有专题研讨、有中心发言、有总结交流",用制度约束力来保证学习效果。
实践说明,创新形式是确保党委集体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只要注意把准发展脉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就会使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变得有声有色。
做法之三:知行结合,在成果转化上做文章
"行是知之成"。中心组学习能否管用,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助推器",关键在于是不是做到学用结合,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中心组提出"三融"理念(即学习实践活动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相融合,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相融合,与'三年大变样'相融合),把学习重心放在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上,做到了"知行结合、以学辅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问计于民、解民之忧的过程。深入开展了"调研月"、"恳谈日"活动,问民计、解忧民,不断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2009年3月3日至6日,市委书记杨汭就如何实现矿业经济科学发展,深入滦平县乡村、企业进行调研。3月21日至22日,市长张古江就现代农业发展、返乡农民工就业、新民居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到平泉县卧龙镇蹲点调研。市委中心组其他成员也分别带着应对挑战危中求机、"三年大变样"、"三农"工作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滨河新城5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建设中,市领导与村民同吃同住13天,先后召开村两委班子、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重点户座谈会28次,入户130多户,和群众讲道理、算细账、化矛盾、解难题,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迅速打开局面。通过深入调研,深刻审视承德市情,把承德置于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的坐标中进行比对,清醒地看到,近几年的较快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阶段下、依靠冶金压延"一业独撑"的发展,是建立在较小基数上的、低水平、低层次发展上的"快",经济总量小、实力弱、层次低的最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主要存在两大制约因素: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方式粗放;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城乡发展不协调。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是环境容量还是资源能源都难以承载,也形不成经济真正的实力和竞争力,也就不可能保持持久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质是对承德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一次"曝光"、一次警示。这充分说明,不发展最不科学,加快发展必须科学,科学发展是承德的唯一出路。
二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坚持立足实际,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3月23日至25日,市委中心组集中研讨近期的调查研究成果。大家一致认为,面向未来,承德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步入了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关键期和转型期,面临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双重压力。继续沿用原有的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保增长、抓发展不能再走老路。坚决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防止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坚决反对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真正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基础之上,打造承德资源、区位和后发优势的综合竞争力。必须承接、完善、拓展和提升历届领导班子发展思路的精华,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主题,紧紧抓住经济转型升级和加速城镇化步伐两个重点,实现总量增加、位次前移、人均提升三大目标,走出一条经济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举措,促进发展的过程。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也是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围绕经济增长11%的目标,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统筹冀东发展的难得机遇,以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促进学习成果向实践转化:以集群、配套、系统的理念,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打造增长极的理念,重点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以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快建新城区,疏减老城区;以城市的理念规划农村,加快新民居建设;以"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以对承德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实践证明,只有积极回答和解决实践问题,才能体现党委中心组的价值。只要坚持知行结合、以学辅政,中心组学习就会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动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