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也是今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重点。
世界老年人口大国,“老有所养”任务艰巨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国是世界第一老年人口大国,2007年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53亿,占全国总人口11.6%,占全球老年人口1/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占总人口比重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17.1%,2050年达到4.38亿、31.1%。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始终都将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此外,从时间上看,国际上为应对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所提供的较完备养老保障和服务,需要20至30年的累积和准备时间。而我们现在还可以利用的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充裕,被抚养人口比重较低的“人口机会窗口”,自20世纪90年代开启后到本世纪30年代即将关闭,这就是说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今后20多年这样一段既宝贵又紧迫的时间了。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我国养老事业获得了显著进展,但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成为当前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首先,我国养老保障发展滞后,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基本尚未覆盖。近年来,一些地区虽然纷纷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覆盖范围小,保障人群少,统筹能力差,风险化解能力低,特别是对于老年农民的参保,或是要求他们补足应缴费用而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承担,或是要政府在缴费和发放两头给农民大量补贴而使多数地方财政难以支持。因而,到2007年底,在全国1亿多农村老年人口中,只有392万人领取了农村养老保险所支付的养老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我国一些地区对实行农民养老津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经济较发达的地方,补贴起始年龄多在65岁至80岁,补贴金额多在全年300元至1000多元。待若干年后它们就将与同时启动的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对接。 [1] [2] [3] [4]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