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的成本构成主要有三部分:土地、建安费用和政府的各项税费。在郑州一位开发商提供的成本清单中,记者发现,各级行政部门林林总总的税费在当中占了20%,和15年前比,当地房地产业的税费增加了30%,不仅收费项目在增加,收费标准也在升高。(7月2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
就在上周末,国土资源部公布了房地产项目用地地价专项调查结果。全国620个楼盘,地价占房价平均比例为23.2%,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项目总数的78%。如此揭盖子,国土资源部是为了证伪“地价推升房价”的公众舆论;房地产商不甘落后,曝光的是林林总总的税费。捂了多年的房价成本的盖子终于大白于天下,结果是让公众大吃一惊。原来市场上的天价房,竟然有一半左右源于税费紊乱。
房市成本曝晒于阳光下总是好事,起码晒出了监管者和开发商向来讳莫如深的利益关系。由暧昧渐显明朗的房价成本,或许还披着不为人知的面纱,但是苦于房市多年的公众终于晓得了其中的分肥链条。能够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如何变成了“房奴”冤大头,也算是吃亏吃到了明处。
但是,对公众而言,明白了房价成本构成,知道了房价高企的原因远远不够。公众需要知道的是,为何房市成本构成里杂乱横陈着如此多的行政税费?为何地价比例如此之高?因为无论地价也好,各种行政税费也罢,汇总之后总是要纳入地方或中央的财政预算轨道。除了一部分行政开支,大部分应该专款专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譬如投入到经适房、安居房、廉租房建设、房屋维修等等。遗憾的是,民生安居工程眼下尚不完善,各种商品房质量和纠纷问题络绎不绝。也就是说,地价和各项行政税费具有“只进不出”的虹吸效应,却不见回馈和反哺公众安居。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