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
2009年7月28日14:30,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张强做客新华网,与广大网友交流如何在民族教育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访谈中,张强介绍预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主持人]有网友问,民族预科班里的学生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文化课基础也较差,民族风俗生活习惯更是千差万别。组织教学方面是不是有什么难度?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张强]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我们举行预科教育是为了把少数民族的学生,通过预科阶段的强化教育,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两年,通过预科阶段的教育以后,使他能够顺利的进入到高等学校的本科学习阶段。这里边的差距有这样几方面:第一,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过去在小学阶段、初中、高中阶段使用的是民族语言学习的过程,当地的汉语言环境相对比较差,整个汉语教学水平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到内地的高等学校来读书,首先可能存在的就是语言障碍。所以预科首先要强化这些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先过语言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二,除了要在预科阶段解决汉语言的过关问题,同时还要强化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两个方面提高了、增强了,顺利的进入本科学习,他就能和其他学生混编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障碍就不是很大了。预科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也是中国民族教育比较有鲜明特色的一个方面。我们累计招收少数民族预科学生20余万人,55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预科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进入到本科阶段学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