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被就业’属个别”结论是怎么得来的?
2009-07-29
针对一些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产生的“被就业”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说,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7月28日《新京报》)

相信许多人都会乐意看到教育部发言人所说的———“被就业”问题只是个别情况。这意味着,多数的高校和就业情况是正常的,多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好的。但是,这个结论,似乎与当下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感受,有不算小的差异。这差异究竟有多大,估计应该比“个别”要宽大一些。

这有点像身体感受到的温度和温度计给的温度数不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找一个更好更精确的温度计来测量一下,以判定究竟是温度计还是我们的感觉系统出了问题。这就如同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长们,他们在感觉比较纠结的“被就业”,与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有差别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权威的科学且定量的调查数据作为参考系。而非像“极个别”这种听来不太靠谱的定性词。每年各高校统计的名单就在那里,而且基本都是在计算机里,统计和搜索,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因此,说出调查的方法,然后得出结论,其说服力远远大于不公开调查过程、只报告结果的方式。这是用科学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以理服人的方法。公众也许并不太需要听到别的人怎么样,而是需要知道我究竟怎么样?要解决我的感受问题,给我数据,比给我结论更重要。

相信教育部发言人回答“被就业”的问题,是为了让传闻变得平静甚至消失。但目前这种回复,显然离她想要的目标还远。在没有给出推论方法之前,公众对结果质疑甚至不理解,也是情有可原。

因此,请告诉大家:“‘被就业’属个别”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曾颖 作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全国一个月查处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行为115.
    ·盘点:毛泽东处死七名贪官
    ·未来三天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水 西北华北多
    ·降低房价,首先要降低商品房开发成本
    ·若回避成本阶梯式水价就只是口号
    ·水价是高还是低?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水价成
    ·毕业生就业率99%的背后
    ·王荣上任一个半月 接受外媒采访:既感到荣
    ·传燃油附加费最快本周复征 民航局称没有时
    ·孙伟铭醉驾害人该不该被判死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