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卖官书记"们干部提名权黑幕:大玩组织程序 |
2009-07-30 |
|
编者按:
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会议强调,立足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应当充分肯定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日益科学化、制度化,使得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由于封建官僚思想余毒的长期影响,加上市场经济形势下干部政绩观、权力观、利益观的嬗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风不清气不正,干部选任工作透明度低,选出的干部群众满意度低。有些庸官、贪官居高位、握重权,却大玩程序游戏,暗搞用人权术,小圈子里选人,高价码卖官。许多干部群众认为,“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必须顺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民意时代的召唤,净化地方官场不良用人风气。本组稿呼吁:选干要有新思路,政界要有新气象!
作为一把手或重要领导,最能体现其主政一方的权力“磁场”的,莫过于组织人事权。一些市县官员“活用”干部任免的初始提名权,大玩组织程序于个人股掌之上,帮人升官,替己敛财。不治此症,官风不正。
揭开“卖官书记”们干部提名权黑幕
——拿什么净化官场政治生态(之一)
下属“花钱买提名”,高官随心“玩程序”
今年6月,安徽巢湖市原市委书记周光全涉嫌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在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审判。半月谈记者在庭审中了解到,周光全担任巢湖市委书记57个月,先后收受36人的贿赂,在行贿者中,有近20名是希望在职务升迁上得到周光全提携并最终如愿以偿的政府官员。周光全案发后,巢湖市2名副市长及10余名处级干部因行贿买官被免职。详细报道
拿不到桌面的公权在暗箱操作中异化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干部说:“虽然全委会票决制、常委会票决制避免了少数人说了算,有利于决策发扬民主,是个进步,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咋‘决’,而是干部的初始提名权在谁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周光全每一次在干部选拔调整方面的受贿行为,几乎都和初始提名权有关。”安徽省委组织部市县监督处处长俞伦洋说。详细报道
一把手提名权异化“扩散效应”,深度恶化地方权力生态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侯小丰指出,提名权遭滥用突出说明一把手权力过重监督难,而且,提名权异化的“扩散效应”尤应引起注意。在一些地方,畸形的“小圈子选人”和“选小圈子人”局面日益形成。她认为,买官者除了买到某个官位之外,还想买到“安全感”、“被接受感”等。在干部任用、升迁时,争夺用人者的注意力和接受度已经演化为激烈残酷的竞赛,为了获得这种稀缺的“被选、被用”机会,有人不惜花钱向用人者购买这种机会。详细报道
规范和净化提名权,摘掉“卖官书记”的“隐形翅膀”
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审议并通过《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强调要扩大考核民主,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进一步公开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法、考核结果,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
采访中专家建议,要消除提名权的瑕疵,防止其异化,有必要把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并通过配套制度实现阳光操作。应以制度建设增加群众意见所占的比重,从而摘除“卖官书记”利用提名权大搞人事腐败的“隐形翅膀”。详细报道
在腐败中升迁,在升迁中腐败,成了近年部分落马高官不同履历中的共同“印记”。面对官场“边腐边升”症,人们不禁要问:谁为这些腐败官员打开了升迁之门?谁纵容了这些官员在升迁中继续腐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