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湖北29岁市长事件:官员要习惯"放大镜式"监督
2009-07-30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29岁市长周森锋等年轻领导干部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搜索”下,这些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看似细小的“问题”被挖掘出来加以质疑。面对这种“放大镜式”的关注,当事人表现出相当的不习惯、不适应,不但不能及时、正面地回应质疑,而且表示希望“淡出媒体视线”,“不受干扰”地投入工作。也有人呼吁,对年轻官员应该宽容和爱护,对年轻人的细枝末节采取“放大镜式”的挑刺不可取。其实,从媒体和公众所提问题看,并没有涉及侵犯个人合法的隐私权问题,所谓“放大镜”云云,只不过关注的范围扩大了,不仅关注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当选的合法性问题,也关注其个人诚信的道德问题。如果对现代社会公众应有的监督权、公职人员有限的隐私权有所了解的话,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监督。而不正常的,反而是对公众的监督不习惯、不适应,对“放大镜式”的监督压力缺乏心理准备。需要指出的是,这在领导干部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态。如果不及时纠正这样的错误心态,甚至表以同情和支持,那才是相当危险的,从根本上说不利于干部的成长。领导干部要对“放大镜式”监督有充分心理准备。如果说,与过去软弱无力的群众监督相比,这一次较为强势的“放大镜式”监督是一个特例的话,今后它将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治观念的普及,公众的监督意识已大为增强,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出现也为公众监督提供了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也将为公众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这无疑将有力遏制腐败现象,促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可谓善莫大焉。 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在“放大镜式”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监督是压力,并非干扰。监督背后是公众对于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接受、回应公众监督其实也是对群众权利的尊重,这理应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执政常态。唯其如此,领导干部才能时时将群众利益放在心头,才能保证自己的执政方向符合群众利益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须知,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真正的共产党人绝不会畏惧阳光的强烈!
     相关链接
    ·中国乳制品业走出危机实现增长
    ·广东环保资金挪建镇政府综合楼 低保挪作行
    ·温州出租车大规模停运续 部分营运车辆被砸(
    ·温州出租车罢运续:司机称租金高油价涨无利
    ·卫生部批示:督查调研河南农民工"开胸
    ·中国今年第五次调整成品油价 专家普遍表示
    ·中外人类学专家考察云南彝族文化(组图)
    ·教育部发高考诈骗预警 公布各省市举报电话(
    ·襄樊至湛江列车在柳州脱轨 造成至少40多人
    ·海口3万套住宅"无证":开发商失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