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性格”讨论
2009-08-21

新华网北京8月20日电(汤文鑫 任沁沁)什么是“中国性格”?是否存在“中国性格”?网络上,围绕这些话题的讨论正在火热进行。观察人士指出,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讨论”本身已经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留下了印记。

“中国性格,是顽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巨型炼钢炉……外质一旦进入,其中的杂质就会变成一缕青烟消失,而其中的铁质就会锻造成为精钢。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性格。”——这场讨论的源头,来自2009年5月发表在《南方周末》的《我的中国性格》一文。

对于“中国性格”的提法,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蓉霞就表达了异议。“性格一般只能用于具体个人,而中国是一个集体名词,不指具体个人或部分群体。‘中国性格’这一概念还有待商榷。”

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哈佛大学博士艾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性格”这个概念因人而异,无法用一个词概括。“如果非要用一些词语来解释这种性格的话,‘勤劳,企业家的心理’这样的词比较合适。”

在艾恺眼里,“中国性格”应该与中国文化有所联系。”比如,“方块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名,因此,现在也出现了“中文热”现象。

但是,全球化的影响势必给中国文化带来一定冲击,各地文化被“匀”化了。“正如100年前,东京和纽约的生活方式根本不一样,但是今天,他们却很接近。”艾恺说。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性格”这一概念代表了一种国家主义,与其说是“中国性格”,不如说是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

还有人认为,“中国性格”这一概念并不能从文字本身入手,它的核心是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一种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涵的体现。

“事实上,对于‘中国性格’的讨论,其‘过程’的意义与价值远大于结果。”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性格”讨论
    ·海口:百辆出租车“背”着普法广告走街串巷
    ·河北文安:农村综合文化网络显活力
    ·云南:洪涝风暴灾害致4人死亡 6.2万人受灾
    ·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创新方法大会
    ·从听民意到回应民意:中国开创官意与民意互
    ·专家认为基本药物价格将会明显降低
    ·云南:“先易后难”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
    ·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启用新罪名是顾及民意还是法律滞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