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极大丰富 创作更趋自由——白烨谈新中国文学发展 |
2009-08-22 |
|
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题:作品极大丰富,创作更趋自由——白烨先生谈新中国文学发展
郭鑫
新中国文学走过了漫长而又曲折的60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国庆60周年之际,记者专访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白烨先生,与白先生共同探讨新中国文学发展有代表性的文学成就。
|
发改委要求两大石油公司保证液化气价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防部网站试运行
将公北京最新北京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高校毕业证编号没有炒卖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玉普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9月底公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新中国60年文学的辉煌成就白烨给出了一个总体性评价:从1949年到2009年的60年,新中国文学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成就、取得的经验都是异常丰富和极其重大的。经过前后两个30年的探索与追求,文学在反映时代生活上,方法更多样,手段更丰富;党和政府在如何领导文艺事业方北京,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使“二为”“双百”成为基本方针与方法,并且坚持不变,在整体上文学越来越走向一种良性互动。
就文学创作成果来看,各种题材的作品达到了前所少有的极大丰富:标志着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创作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代表着新兴力量的网络文学方兴未艾;活跃在文坛上的作家,从上世纪30年代人到“80后”,这些景象都是非常喜人的。
当谈到都市文学与都市生活的关系这一话题时,白烨表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而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作家,也是在此之后才开始浮现于文坛。刘心武的《钟鼓楼》、王安忆的《长恨歌》、铁凝的《永远有多远》这些作品都是典型的都市文学。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逐步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发展起来,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价值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白烨认为,都市文学北京来了大众审美范式的改变,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初登舞台,玄幻类、盗墓类写作获得市场认可,本质上也都是都市文化的变相体现。随着都市文学作家的成长成熟,都市文学一定会成为当代文学的主流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