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郭鑫)“80后”写作已被纳入整体文学观,“80后”作家也从当年的青涩慢慢走向成熟。记者就“80后”文学写作专访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白烨。
发改委要求两大石油公司保证液化气价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防部网站试运行 将公布最新武器研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部:高校毕业证编号没有炒卖价值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玉普任黑龙江省副省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9月底公布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烨认为,“80后”作家中真正能留得下来的是文学作品,但并不乐观,至少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但他们中一些有志于文学的作者不懈求索,进步明显,从一些作品中表现出很大的突破,如张悦然、李傻傻、蒋峰、颜歌等。这一两年,新冒出来一些“80后”作家,一出来就显出“起点高、路子正”的特点,并与市场化、时尚化的倾向区隔明显,如笛安、王嘉、郑执等。这些作家显然是有备而来,又卓有才情,都会成为当代文学的后备队和生力军。
对于这些后备队和生力军的成长,白烨表示,他们一直处于变化中,从文学走向、审美取向上看还在逐步成形的过程中。他们能产生持续的影响,背后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写作——阅读”取向带来的深刻变化,而他们的成群“出道”又反映了文学图书运作由作者向读者、由“文学”向“市场”的转化。这给传统文学既带来冲击,也带来启迪。“80后”作家看到了自己所处环境的新变,在逐步适应中寻求新的发展。
当谈及“80后”与传统的关系时,白烨表示,他们确实离传统比较远。“80后”作家的孕育和显现,正是市场经济、网络文化和新传媒兴起与兴盛之时,他们实际上是和这些东西一起“成长”“壮大”起来的。他们可以说是相互交织的“市场/文化”“文化/科技”“文学/传媒”的首批弄潮儿群体。网络既是他们的首发阵地,也是他们广泛制造影响的广告平台,还是他们与读者互动、联络的快捷渠道。
对“80后”作家的成就,白烨说,文坛中没有一个代际群体像“80后”那样,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如鱼得水。就这一点说,他们也幸逢其时,得天独厚。在他们的努力下,读者从网上的热络传播阅读扩展到纸质的阅读热潮。这种走向可能有其积极的意义,“80后”的写作探求使得这类作品开始渐成气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