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第二届国际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大会发“乌兰浩特倡议书”
2009-08-28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近日,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举行的第二届国际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大会

  全球荒漠化形势严峻!中国荒漠化形势严峻!在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荒漠化已经演变成为直接威胁人类文明存在与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类只有首先战胜荒漠化,才能为迎接其他挑战赢得机会。

  在历史上荒漠化曾经毁灭了古巴比伦文明,使古埃及文明衰落。近代以来又在北美、前苏联、北非无声地蔓延。到如今,荒漠化已经散布世界140个国家与地区,全球70%干旱土地面临荒漠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指出:如不及时防治,到2025年,即再有

  迄今为止,荒漠化在摧毁人类文明上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以大自然为藏身地,以全世界为舞台,利用每一丝机会,在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地、社区等每一个场所都在发生,都在扩大,无情地侵蚀着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人类防治荒漠化行动的孤立性、分散性、有限性,久而久之产生的麻痹性则为荒漠化的扩大提供了机会。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达到70亿之众,分布在世界80%以上的地区;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基本可以掌握与荒漠化博弈的主动权;文明程度空前发达,组织全球行动的物质条件与文化条件已经齐备。全人类社会从根本上战胜荒漠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人类不仅可以有效防治荒漠化,而且通过科学治理将产生新的巨大财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无知是当代荒漠化肆虐的基本根源,胆怯是荒漠化的帮凶,而迟疑将断送人类文明存在与发展的未来;荒漠化已经将人类社会逼到了墙角,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反击是唯一的选择;庞大的人类幅员,高昂的社会成本,长期的掠夺式耗竭,已然使我们反击荒漠化的资源变得稀缺,加之时机万分紧急,我们必须做到在未来反击行动中不犯错误,不走错路;只有全人类团结起来,才能彻底战胜荒漠化!

  为此,我们郑重向全世界科学家、新闻与传媒界、企业界、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倡议:

  1.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指导下,在全球范围发起

  2.致力于联合世界各国,相互积极配合,协调开展跨国界、跨学科的综合考察。至于要分别荒漠化区耕地、草地、林地、湿地、沙地、社区进行系统的考察与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与掌握全球荒漠化的真相;

  3.全面研究总结人类历史上一切与荒漠化有关的重大事件的经验与教训,交流、讨论、梳理形成知识体系,为世界各国防治荒漠化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提供前车之鉴;

  4.根据各自自然-社会复合性特点,在荒漠化区分类

  5.积极创造机会或利用有利条件,制定中长期(10

  6.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去除所有偏见,在防治荒漠化领域打破一切形式的封闭,实现防治荒漠化领域数据库共享,为全人类统一行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与友好的氛围;尊重当地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历史传统、文化习惯、生活经验、基本权利,发挥他们在防 tujian.org

  7.在各自已有工作基础上,积极努力,支持建设具有国际合作功能的开放性科学研究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防治荒漠化领域优秀科技成果形成及大量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我们不得不承认,荒漠化不知疲倦,长期与人类相伴相战,如影随形,真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对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相信,人类与荒漠化的博弈,最终将推动人类文明的大飞跃。我们倡议:全人类团结起来,努力赢得防治荒漠化战争的胜利!(邹德浩)
    上一篇:鞍山:处理群众来信成为政府工作大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山东临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数上升三成多
    ·第二届国际防治荒漠化科学技术大会发“乌兰
    ·鞍山:处理群众来信成为政府工作大事
    ·治理荒漠化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中国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计生也是民生
    ·新中国60年内地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26万建设
    ·温家宝接见第七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时的
    ·新疆新建214所双语幼儿园9月将招收幼儿3万
    ·史海回眸:开国大典即景
    ·浙江启动第二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