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来的1972年:呕心沥血为人民 |
2009-08-31 |
|
“文化大革命”发生以后,为尽量减轻它所造成的损失,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极左思潮有所抑制,周恩来一直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他多次使用“极左倾向”“极左行动”等用语,来批评种种过激的极端言行。林彪事件的发生,使毛泽东对一些问题重新加以审视。这样,就在客观上提供了一次历史契机。周恩来抓住有利时机,展开了对极左思潮的斗争。
“批林整风”开始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将运动引导到纠正“左”的错误的方向。他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加快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进程,使一批被打倒的党政军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针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对经济工作的破坏,他指示国务院提出整顿企业的措施,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大力压缩基建规模、精简职工人数等措施,解决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粮食销售量大大突破指标的问题,扭转国民经济下滑的趋势。他顶着江青等人大批所谓“崇洋媚外”的压力,努力开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从国外进口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成套设备和单机。在农村,党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重申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能把政策允许的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当成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否定。在科学教育工作中,他要求把基础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并提议召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他还抓了落实党的文化、民族、统战等政策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周恩来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是1967年2月前后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这一正确主张的继续,是对“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次纠“左”整顿。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各方面工作都有明显起色。可是,在毛泽东看来,批判极左思潮是同否定“文化大革命”相关联的,他认定当时的任务仍然是反对“极右”,而不是批判极左。这样,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努力就难于公开进行下去。虽然形势发生了变化,但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实际上仍在以含蓄、迂回的方式继续着。
1972年,周恩来被确诊身患不治之症--膀胱癌。此时他已74岁高龄,肩头担负着连健康人都难于承受的极其繁重的工作。而且,他在各个领域纠正“左”的错误的努力,都受到江青等人的种种阻挠和刁难。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在《我的人生之师》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1973年)在人民大会堂同周总理进行的一小时的会见中,发现“总理消瘦,显得疲惫……”周恩来的处境更加困难了。他时常说,我只有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的心中,只有党和人民的重托,只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