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絮:新中国最大搜救演习的台前幕后 |
2009-09-07 |
|
4日上午在佛渡水道举行的东海搜救演习,其规模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之最,展示了中国海上救助快速反应及海上人命财产安全保障能力。而在演习的台前幕后,记者也发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花絮。
人脑和电脑
搜救落水人员的难度用“大海捞针”丝毫不为过,海上有大风,水下有暗流,人员落水后漂移速度很快。在“宁舟”轮上的浙江海事局专家余勇告诉记者,佛渡水道水深20-30米,水流速度有4-5节左右,而且还属于旋转流,流向复杂多变。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海图和潮汐表就能助搜救人员一臂之力,专业海图会显示海域不同时间的水流方向和速度,潮汐表则能显示落水时潮水是涨是退,搜救人员根据遇险者落水时间,就能手工计算出此刻他可能漂移到哪一片海域。
而要提高搜救精度,就离不开“电脑”。在“海巡113”艇上,大副徐海忆向记者介绍了安装在驾驶台上的3件设备ARPA(自动描绘)雷达、光纤罗经和增强型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这3件设备的辅助下,可以修正偏航,提高效率。
《建国大业》烟火师助阵
在演习中,“宁舟”号客滚船需要营造火灾场面,船头甲板上随即升起两团火球和滚滚黑烟,还伴着巨大的爆炸声。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事实上是烟火特技,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烟火师们在现场营造了逼真的一幕。上影厂专业烟火师彭立伦介绍说,他们一共有两组,另一组在“大港”号散化船上。
有意思的是,这批烟火师刚刚参加了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的特效制作。
真人假人齐“跳海”
按照演习安排,“宁舟”轮起火后要有12名慌不择路的旅客跳海求生一幕。这12人中有7名真人和5名模拟人。演习现场执行总指挥、浙江省海事局副局长何易培说,过去在演习中一般只用模拟的橡皮人跳海,现在有7名真人实施演习,是比例最高的一次。
何易培告诉记者,真人和橡皮人在水中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因此真人参加演习更贴近实战,像爬攀爬网的演练只有真人可以完成。而且,救援真人就要求既要救起人,还要保证他们不受伤,这就要求在操作中要更规范。这7人都是海员扮演的,他们在日常搜救中都是救人者,经过自己在海中的实际体验,应该对搜救工作有更深的体会。
“希望永远用不上”
记者在采访宁波港集团公司下属的“甬港消拖3号”两用拖轮时,船长蔡红枫告诉记者,船上用于扑灭油电火灾的氟蛋白泡沫刚刚换了新的,原来的泡沫已过了保质期但一次未用。“我希望永远用不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好几位搜救船舶的船长、大副、轮机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说过类似的话,希望海难事故越少越好。但是,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海上交通的日益繁忙,安全和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海上救助的任务更加繁重。
老总带队搞疏散
此次扮演遇险客滚船“宁舟”号的是舟山海峡轮渡集团公司下属的“舟渡17”轮。“险情”发生后,船上的乘客在服务员的组织下穿起救生衣,戴起口罩,分批跑到甲板上等待疏散。
带领疏散队伍的是这家公司负责安全的副总经理李平敏。他告诉记者,舟山轮渡是国内与渤海海峡轮渡、琼州海峡轮渡齐名的三大繁忙轮渡,历来是交通部水上交通的关注重点。2008年,舟山轮渡车流量164万车次,人流量800万人次,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我们每年都组织专项演习,主要演习危险情况下的旅客转移。”(记者冯源 章苒 张道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