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保障亿万农民促进公平正义
2009-09-09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9月7日正式发布,我国农民在60岁后将能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这项重大的惠农政策,是我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tujian.org

  新农保是改善农民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农合,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高兴地称之为“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为广大农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使农民“养老不犯愁”。这项关系亿万农村家庭和谐幸福的好政策,有望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改善农民生活,并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立能力进而推动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农保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建设,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限于国家财力,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靠土地、家庭和集体组织解决,未能和城镇职工一样拥有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新农保的实施,将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平等,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由国家财政为农民全额支付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是新农保的一大特点。这一做法在当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的情况下,能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民,使广大农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切实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延伸,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农保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农村需求。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一直是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根本因素。建立新农保制度,一方面直接为有60岁以上老年人的农村家庭增加一笔养老金,另一方面使农民“老有所养”,解除后顾之忧,这将有助于农民改善心理预期,愿意消费、敢于消费,必将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实施新农保有一个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最后全面普及的过程,保障水平也有一个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逐步提高的过程。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新农保制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组织实施时既要讲公平普惠,又要讲权利与义务相对等,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自愿参保,还要坚持发挥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弘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tujian.org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全面建立新农保制度,让亿万农民拥有养老基本保障,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虽然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级财政面临一些困难,但地方政府对农民个人缴费的补助必须到位,宁可少上点项目、压缩其他方面的开支,也要挤出钱来,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民利民的好事做细、做实、做好。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结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保障亿万农民促进公平正义
    ·国庆庆祝大会首场联合演练结束
    ·共和国部长访谈录:商务部长陈德铭谈“两个
    ·人民观察:为了更好地履职
    ·“当场免职”,不能图一时之“爽”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做好
    ·专家称绩效工资制将调动年轻人积极性
    ·湖南首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发布公告依法打击“
    ·通告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