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乌鲁木齐大规模群众聚集事件总体趋于缓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国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全球率先问世投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砸掉事业单位"铁饭碗" 也要砸掉"金饭碗"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审计署5年来发布6千余篇审计结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国情报告:在破解世界性难题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上海“菜根”族是在父母的这声声絮叨中长大的。就连厂里的小青工也会在每月“十八元”的学徒工资中,抠出两块钱去银行搞个“零存整取”。至于敲蜂窝煤做把椅子板凳什么的,更是那个年代上海男人必须的家庭手艺。白领小王说:”以前我外公是和铁皮打交道的钣金工,家里的的东西只要能做成绝不花钱买,就连一把汤勺也是他用不锈钢做的。”

有外地客表示,从前到上海出差时,陪同购物的上海人,看到心仪的衣服,总喜欢说“我也去买块料子做一件”。自己做衣服不仅省钱,上海人在细节处理上自有高招,即便在草绿色军装一片,看不到蕾丝花边的文革时期,“巧妇”们也会创意十足地用布料叠成“元宝”“三角”等花样缝在领子上,为整件衣服平添美丽。

住房困难曾是上海人心中挥不去的痛。那时侯,上海的解困标准是:成年男女混居一室的必须在人均一点五平方米以下。但是政策的阳光并不能照进所有等待解困人的梦想。住着“鸽子笼”的上海人只能以“挖空心思”的精细精神对待生活:他们在墙上装吊橱,在屋顶搭阁楼……尽管住的是穷街陋室,巧妇”们却会让居家永保清爽的“底线”。

岁月年轮在“巧妇”的手指间悄然流淌,城市已经大变样。去年,全市人均居住面积已接近十七平方米。“鸽子笼”年代已成为上海人的记忆。社会进步助推上海“巧妇”的后代不屑为省俩小钱而伤脑筋。“侬有空啊”这是年轻人爱说的话,带着嘲笑的语调,表明他们已和父辈的生活观念分道扬镳。

如今,上海是世界年度高楼建造最多的城市,也是亚洲环城高架最多城市。上海人正在发掘自己的“软实力”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明年世博会大幕拉开之时,上海将奉上用大智慧打造的“大盛会”,迎来世界的检验和到访。(记者 崔煜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中国六十年:上海“巧妇”今昔透视民生变迁
2009-09-08

“上海卖鸡,要把鸡脖子、鸡爪子分开卖……”早先有外地客对沪人做生意的精细颇感惊讶。然而,后者却认为精细有利于节省。从计划经济年代上海发行全国仅有的“半两粮票”到引领“归类化”销售的新潮,上海的民生变迁,从城中“巧妇”们打理的日子里,显露出沧桑。

     相关链接
    ·深圳新组建部门挂牌
    ·考试要突出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检测评价(
    ·每人每年660元,国家出!(政策解读)
    ·大庆精神代代传
    ·坚持“干什么、考什么”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温家宝重要批示精神全力
    ·山西太原设立“无会周”让干部抽身下基层
    ·六十年两度“闪光”(我和我的祖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七届四
    ·中国人:活得更长身体更壮(经典中国·辉煌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