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9月13日电(记者 钱荣)“到这里,是为了三江源的保护,也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已经在青海格尔木市生活了3年的三江源生态移民土登才让说,虽然搬迁后生活还存在困难,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省南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区域。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长江、黄河以及另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均发源于此。近30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
为拯救这里的环境,中国政府于200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退牧还草、禁牧减畜、生态移民、荒漠化治理、草原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一系列措施。
随着这项中国最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目前,三江源地区已有近5万名牧民告别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走入城镇社区。怀着“为了三江源,也为了孩子”的希望,这些藏族牧民正在向城镇居民艰难转变,在困惑与希望中,迈向新生活。
44岁的土登才让3年前与1700多名藏族牧民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草原上,搬迁到了政府在格尔木市为他们新建的昆仑民族文化村。
“过去我们家有80头牛,200多只羊,近万亩草场,年收入3万多元。”回想起搬迁前的生活,土登才让仍有些向往。在村委会担任村民小组组长的他现在的住房面积约为8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屋内水电厨卫设施齐全——全村的每家每户,都获得了政府免费提供的住房,还包括一个小院。
“在牧区时只要有牛羊,一家人的吃、喝、烧火、取暖就全都解决了,花不了什么钱。”土登才让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变卖牛羊来到城镇生活后,他才发现,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在这里什么都要掏钱去买,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活干。我们一家六口人主要靠政府每年6000块钱的补助和以前的积蓄生活,可积蓄也已花得差不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