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我国的基层民主已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
“土地承包到户后,生产队不存在了,大队的人连村里的那一片林子都忙得看守不过来,哪有空管咱们这里的事呢?为了防盗,老乡把牛拉进屋子同住一屋,总不是长久之计吧?春耕在即,伙着用的渠道总该理一理吧?人畜也不能每天趟过村前这条小溪吧?这些事总得有个组织,有个名义,有人牵头去办。这个组织叫什么好呢?”
“叫村民委员会吧,这个名字既符合村里的实际,又符合我们的身份。”果作村生产小队队长韦焕能和其他5位队长商议,“生产队长原来是大队任命的,现在没人任命了,那就让村民来选。”
1980年2月5日,在一棵枝叶繁茂、两百多年树龄的大樟树下,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的果作村等6个生产队的85户农民,举行了群众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村民委员会——果作村村民委员会,韦焕能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访问西安时,将中国的村民自治称为“自由的微风”。
这个评价不是很低。或许在某些西式民主鼓吹者眼中,中国的基层群众通过自治的方式,来决定与他们日常生产生活有关的具体事务,并不算作“民主”。但通过这种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
共和国走过60年。我国的基层民主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框架,同时也在不断的摸索中走过弯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宝贵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巨变,基层民主以有步骤、有秩序的稳妥的制度化进程,为改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人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不断实现。
建国60年,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站在了历史的守望点上。2007年十七大的召开,更将基层民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地。 [1] [2] [3] [4] [5] [6] [7] [8] [9]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