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遴选:干部选拔程序民主再探新路 |
2009-09-23 |
|
近日,广东公开遴选38名省政府工作部门“副厅”工作结束。这次大规模的选拔顺利完成,并能赢得各方赞誉,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既秉承以往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选拔方式的有效做法,又在程序方法上进行创新改进,提高了选人和人选的公信力,较好地处理了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年轻化与资历的关系。干部选拔,旨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年轻不等同于优秀,年长也不等同于优秀。这次选拔,没有划一条年龄的“硬杠杠”,在准入条件上,既考虑了年纪长、资历老的正处级干部,又吸纳45岁以下、任职满4年的副处级干部参与竞争。1745名符合条件的处级干部踊跃参加,扩大了选拔的基础。
干得好与考得好的关系。这次选拔,首次采取了推荐和考试两条途径均可进入第二轮竞争的做法。同时,素质测试和综合测评的命题坚持“干什么考什么”、“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的原则,内容贴近广东实际,贴近行政机关日常工作,贴近副厅级岗位特点,贴近转变政府职能要求,重点测试干部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水平。这种程序设计,不需专门复习应考,老实干事、干得好的人在考试中不吃亏,“考试专业户”在考试中不占优势。
工作实绩与选拔成绩的关系。这次选拔,考试成绩很重要,但不是一考定局,而是更重视实绩、注重平时。在准入条件上,近两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等次的,正处级干部学历放宽到大专,副处级干部任职年限放宽到3年;民主测评,也重点评价干部的日常工作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群众满意与组织满意的关系。群众满意,是做好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但有人做“老好人”,群众基础不错,工作能力、实绩一般,如何防止这种现象?这次选拔首次将部门领导成员参加的组织评价纳入选拔程序,充分发挥单位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作用,弥补了以往公开、竞争性选拔时党组织评价缺失的不足。如此,既充分尊重民意,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光做“老好人”就行不通了。
近年来,广东干部选拔不断先行先试,而探索的着力点,就在于进一步完善程序设计的科学民主,这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任何一种选拔方式,都可能存在缺陷,但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势能让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越来越高。(拉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