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网上海9月24日电在上海市金山区的乡村里,干部群众对农村美好生活的描述,“顺口溜”一串又一串,村干部说:“农家变新村,村庄大变化;烧饭不用柴,走路不湿鞋;电话加宽带,信息通世界。”农民们说:“农民进城成居民,进进出出电梯乘,五湖四海成近邻,亲戚往来按门铃。”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人们更能感受到,“城市元素”在乡村中处处得到体现。
上班先冲淋,身穿白大褂
廊下镇山塘村8组青年妇女朱亚芳,每天7时多一点,骑上她心爱的电瓶车出门,7点半来到自己所在村的企业——爱索特植物园艺(上海)有限公司上班。尽管她穿戴得“四清三五六”,但按厂里的规矩,凡在公司无菌的组培室上班的员工,进入车间前,必须先用温水冲淋后,然后换上白大褂,再进车间去上班。
原来朱亚芳所在的企业,是1家来自比利时的植物园艺企业,公司设有1.5公倾的玻璃连栋温室,3000平方米的组培室,年产种苗1000万株,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凤梨花种苗生产的龙头企业,向全世界种植商供应种苗,可为市场提供多达60多个品种的优质凤梨花种苗。朱亚芳和她的伙伴们就是在这样的企业中上班,用她们的话说,在她们的身上不要说沾上一点泥,就是连一点飞尘也不会有。在这样的企业里打工,谁说这是农民,她们分明已是生活在新农村里的“农业工人”,城乡一体化的恩惠在她们身上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租成房东,店里再打工
出租房子,过去是城里人的事,而现在,在金山区农村处处可见。
枫泾镇中洪村有个荷英荡,这里的农民喜欢画画,荷芙荡也由此岸绿水秀,风景如画。农村环境秀美,引来了四方来客。就在水桥弯弯的村口,有着一户人家,三上三下楼房,主人沈建军,60开外年纪,爱人陈金秀,夫妻俩住300平方米住房,实在显得宽畅。4年前,中洪村游人如织,沈建军就把自己的住房出租出去,让人家开了个“灶头屋哩”饭店,生意兴隆。现在,沈建军夫妇俩一个有镇保,一个有农保,退休金在1000元左右,吃穿不愁。但老夫妻一商量,把自己多余的8间房子都租了出去,年收入房租可达2万元。陈金秀手脚勤快,还自愿在自家屋里开的店里打工,每月也能有千把元收入,加上沈建军担任着村民组长,每年还有一笔补贴。说起年收入,沈建军却说,我们农民也有了财产性收入,再加上月月有工资,城里人也羡慕伲农民的新生活。
污水入管道,城乡一个样
廊下镇中华村西黄湾村庄的88户农民怎么也想不到,每家每户每天的生活污水会集中收集起来,流入地下集中处理,宅前宅后没有了臭水沟、污水塘。
多少年来,村民们把雨污水、生活垃圾都往河里投放,习以为常。去年,村庄改造,村民的雨污水纳管也是内容之一。就是将农户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排入化粪池,再经污水管网收集,让污水进入土壤渗滤系统,然后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过滤,微生物降解等达到污水净化,排放回用。村民们在屋里自来水冲冲,抽水马桶用用,生活污水点滴不漏地流入管道中去。这样,农宅边污水不见了,河道清洁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是在西黄湾村,宽畅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路边有果壳箱,太阳能路灯、健身点,还在扶桑港边建有农民休闲的凉亭。农民们劳作之余,路灯下,荡荡马路,谈谈家常,健身点伸伸腿、弯弯腰,要多自然就有多自然。
据金山区建交委的干部说,像西黄湾那样的村庄改造,金山区已连续3年,每年有数千户农民受益。以后,随着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们的生活质量跟城里人没什么两样。(沈文敏沈永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