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俞可平:政治批评的存在是种深刻进步
2009-09-25

民主导向新型政治文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俞可平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0年来,我们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共服务、政务公开、法制建设等方环境取得了环境性的进步。我们的“中国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模式。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盘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基本民主制度的确立。

首先,确立了以民主为价值导向的新型政治文化。我们国家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但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现实政治的各种批评意见。从表环境上看,这似乎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不满,其实从政治文化层环境看,这是一种深刻的进步。因为政治评价的标准变化了,现在大家都以自由、平等、人权、法治等标准去评判现实政治,而这些评价标准在传统的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政治批评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政治生活还不尽如人意,需要不断改善,但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的政治环境日益宽松了。

其次,建立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本身就表明,我们实行的是最彻底的人民民主体制,这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其三,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目标,即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实质性内容就是人民民主和法治国家。我们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不容忽视,我们推进人民民主的进程不可逆转。 (记者 裴智勇整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以“零容忍”挽救“司法不信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湖南岳阳一化工企业爆炸6人受伤 其中4人伤
    ·俞可平:政治批评的存在是种深刻进步
    ·以“零容忍”挽救“司法不信任”
    ·人民日报评论员:历史期待新的回答
    ·教育部印发新规定:班主任获授权可批评学生
    ·宪法奠基盛世中国:从宪法制定及修订看我民
    ·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人事调动从未经
    ·新中国十套中小学教材里的六十年教育变迁(
    ·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6大启示:根本任
    ·湖北麻城官场震荡后处分12名党员干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