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全体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在与日俱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宝贵的财富,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刻下中国人在精神领域所达到的新高度
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如今,这位圣人正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汉语语言学习机构——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授课。此后,孔子学院的发展步入一个快车道。目前已经有300多家孔子学院(课堂)挂牌成立,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汉语文化中心网络初具雏形。
今天的中国,文化已经成为继政治、经济外交后的第三大外交支柱,而文化贸易也渐成政府间文化交流之外的又一亮点。杂技《时空之旅》、《天鹅湖》多次海外商演座无虚席,歌舞剧《华彩唱风流》在日本演出138场,武术剧《功夫传奇》赴美国、加拿大巡演……优秀文化产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孔子学院的广泛建立似乎更加意味深长——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人接受和认可。
于是,人们看到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伦敦市长为中国舞龙“画龙点睛”、三十几个国家过起了春节……古老的中华文明正以崭新的动人姿态,向世界展现难以抗拒的魅力。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是最早提出“软实力”概念的人。在他看来,中国近年来迅速提升的“软实力”是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带来的成绩。而事实上,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全民族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面貌的提升,是“软实力”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中国,这得到了最真实最确切的印证。
一个甲子的岁月流转,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唱唱跳跳的单调贫乏,正体验着以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异彩纷呈。截至2008年底,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在所在县市感受到文化馆带来的丰富的文化生活,到“十一五”末期,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将遍布每一个自然村,即使身处山乡的农民也可以在自己家门口体验每月一次的“电影之旅”。
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自足和文化自信,而这正是文化复兴的内核。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