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回良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2009-11-10
  回良玉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日至10日,国务院在河南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会上强调,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加强农业基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多渠道增加投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农民和社会的积极性,全面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回良玉指出,今年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旱灾,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千方百计降低灾害影响,千方百计弥补灾害损失,终于在大灾之年创造了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佳绩,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脆弱的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亟需改变;我国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还不稳固,亟需加强;民生水利建设依然滞后,亟需加快;当前部分地区旱灾严重,亟需应对。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良玉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与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粮棉油高产创建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突出重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要全力做好抗旱工作,抓紧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认真抓好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扎实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组织方式、引导农民参与,深化水利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和水平。

  回良玉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要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二要认真抓好冬春农业生产,努力扩大冬种面积,加强冬季作物的田间管理。三要继续搞好秋粮收购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全面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四要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五要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责任,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六要妥善安排好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七要及早谋划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注意克服在农业连续6年丰收后松劲麻痹的思想,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明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河南省农田水利建设现场。河南、江苏、山东、广东四省政府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负责同志先后在会上发言。(记者姚润丰、李钧德)

回良玉报道集
    上一篇:贪贿罪起刑点不该调高该调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回良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夯实现代农业基
    ·最高法公布审理洗钱案件司法解释
    ·贪贿罪起刑点不该调高该调低
    ·公安部“全国公安师资培训基地”在沪揭牌
    ·重庆:全天候监控公共安全重点区域
    ·从源头严防开发商“先上车后买票”
    ·海南与黑龙江等五省区实现异地就医结算
    ·北京普降大到暴雪全市各单位可调整上下班时
    ·重庆长寿区林业局局长等涉腐败窝案6人落马
    ·新加坡揭晓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领导人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