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60年来,谁最具有中国特色?谁在影响历史进程?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印象中国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2009-11-23
  在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不得不让人感到意外。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这个决定,学校里的反应还相当正常。同学们对这位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的评价是,“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扬子晚报》11月19日)

  看了这样的推荐结果,不知北大有何想法。依据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知名人士———一校之长的推荐,就可给学生面试考查的机会。甚至有人明确指出,校长实名推荐,是为了给那些“偏才”、“怪才”以高考之外的升学路径。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江苏这位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没有达到制度所期待的效果。南师附中周副校长说,首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学校任课老师再推荐;接下来根据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优秀学生的《推荐条例》进行评价考核;最后由学校研究决定。可见,校长基本上没有动用“推荐权”,而是将“校长推荐”变为“学校推荐”,而“学校推荐”,也就成了“综合排名推荐”。

  如果所有拥有推荐资质的中学都这样选择推荐人选,或许“校长实名推荐”,更应该叫作“学校综合推荐”。

  从目前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的具体操作看,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对所有学生的学科成绩、竞赛进行综合比较,然后依次排队,在这种推荐模式之下,获得推荐资格的,事实上就是以前的保送生。当然,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依照这种推荐方式,校长可以不需对自己的声誉负责,也就可以轻松地以“这是学校综合评定的结果,校长只是最后签字的人”,来“消除”社会的质疑。

  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之初,有中学校长说,要相信中学校长会珍惜教育声誉,用好推荐权。可话音未落,有校长却把推荐权交了出来。如此审时度势地把推荐名额给一个毫无“争议”的学生,尽管回避了质疑,却让大家确信校长在逃避责任。可以这样说,如果在质疑之中,有中学校长把推荐资格给了一个应试成绩排名并不靠前的“偏才怪才”,而且向大家公布其推荐的详细理由,我们或可从中看到一丝教育家的风采。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学校长拥有教育声誉,这是校长实名推荐的前提。这在我国中学却不普遍。从校长的产生看,均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虽然不少地方已经推行校长职级制,但中学校长还是享受或科级或处级等行政级别,严格地说,仍旧是一级官员;从学校管理看,中学主要还是行政为主导的。所以,不是教育家办校,而是行政办校。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家办校,是校长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念,懂得尊重教育规律,有清晰的是非观,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行政办校,则注重的是政绩与校长官位,办事遵循的利益原则———当没有更大利益诉求时,以中庸的方式处理争议问题,也是一条利益原则,在这样的利益原则之下,口头上表达的教育理念,在行动中就会悄然变形。

  校长推荐制作为高考改革的探索,成败与否其实寄希望于中学校长是否有教育家的责任担当,所有的质疑,其实想呼唤出这样的教育家,可现实的答案,却验证了质疑。当然,江苏这所中学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校长实名推荐是以校长推荐之名,炒作一下学校的知名度,而实际上仍然因循守旧。校长推荐制在实行中所暴露出的行政办校弊端,也应被教育主管部门所重视,摆脱行政干预,回归教育家办学,任何高考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一基础。
    上一篇:反腐败软弱涣散是大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
    ·反腐败软弱涣散是大敌
    ·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山西省提出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全面推进集体林
    ·温总理嘱托“敢讲真话”张抗抗珍惜参事“独
    ·国务院参事室来了“年轻人”:现任国务院参
    ·学者论坛: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
    ·政府参事:都是些什么人?在如何做事,如何参
    ·《广告法》修改建议稿:广告代言人应承担连
    ·贾庆林会见菲律宾参议长恩里莱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