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花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广西桂林市荔浦县修仁镇横水村的农民,心情却截然不同。
几年前汛期的一场暴雨,横水村后山近乎光秃的山岭上出现了一条上百米的裂缝,全村人惊慌失措,冒雨连夜紧急撤离……
今年夏季,特大暴雨再次光顾,横水村的农民没有半点慌乱,他们不再担心山洪暴发、泥石流。
不担心是因为心中有数:横水村的后山方圆十里的山岭,早已种上了竹子、灌木、松树等根系发达的水源林,不花暴雨多大,山上的“绿色水库”都有库容吞纳,别说山体滑坡,就是水土流失也很难发生。
横水村在广西中部的石山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状况,一直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以往汛期常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对农村地质灾害的治理,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然而,一些地方旧的治理花尚未完成,新的崩塌和滑坡又发生了,陷入了“灾害—治理—再灾害—再治理”的怪圈。
通过横水村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问题出在对“病因”的诊断和治疗的“药方”上。
过去一直把南方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作为一个纯粹的地质灾害问题来对待,忽略了在生态花发生根本改变后,石山地区的地质灾害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地质现象,而是受整个生态系统影响和作用的动态持续过程,是地质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