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长假,昆明市连续第四年对外宣布,在长假期间,除了值班公车之外,其余公务用车一律封存。如今,长假期间封存公车的举措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定——今后,要是违反规定公车私驾,一律停职免职。这一规定,在25日昆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印发《昆明市严禁公车私用私驾实施细则(试行)》上写得很清楚。
顾名思义,公务车就是从事公务活动的用车。但实际情形却是,公务车私用在现实中太普遍,在不知不觉中,公务车的性质已经由交通工具变成了某种福利和便利。甚至,在一些人的心中,公务车私用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在他们看来公务车私用其实是权力的一种标志,如果不能私用,权力的现实效应如何体现呢?
公务车私用背后是公共利益的受损,是公共形象的受损。虽然,公众对公务车私用现象一直深恶痛绝,而且各地也出台了各种监管政策,但公务车私用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每到高校开学时,就会发现高校的门口成为了公务车的集会,而那些餐饮、娱乐的地方,也总能发现公务车的身影。于是,人们对公务车私用现象也渐渐失去了监督的自觉。
为何公务车私用现象总得不到圆满解决呢?原因到底何在,是制度的效力不够,还是公务车私用的观念已经固化?如果我们将此次昆明对公务车私用的处罚措施与以前的治理手段相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原因所在。此前,为防止公务车私用,各地出台了很多措施:或是给公务车贴标签;或是悬赏网友曝光;或是直接在媒体上将私用车号曝光。但最后的结果呢?公务车私用者还是私用,标签、曝光都没有吓到他们。
因为,他们并不把这种曝光当回事,他们感觉不到舆论转化为实际处罚的风险。能够反映这种情况的最典型细节就是,很多地方在曝光公务车私用后,处罚的对象竟然是公务车本身,而不是公务车使用者,处罚的结果是封存公务车一段时间而已。这样的处罚能吓得了谁呢?再说,有些政策本来就存在纸面化的可能,尽管对公务车私用也作出了一些看似严厉的处罚,但毕竟还存在着缓冲余地,违反规定者通常用各种借口和监督不畅的现实,化险为夷。
而此次昆明对公务车私用的管理则显示出了动真格的态度。首先,对何为公务车私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更重要的是,对公务车私用者采用了“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公务车私用者便立刻停职免职,这样的处罚力度足以让一些人收敛起公车炫耀和享受的企图。第三,昆明的治理还重视了公众监督的重要,以举报电话为载体,沟通公众舆论和监管部门,以形成监督的合力。(李劭强)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