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19.1%,上升到22.8%,上升了近4个百分点。企业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我国总储蓄的比重,使得我国储蓄缺口拉大,造成外部失衡加剧。
居民收入占比大幅下降意味着居民储蓄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企业利润占比上升意味着企业储蓄的上升。我国居民储蓄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在不断下滑,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盈余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因此,我认为,中国经济的症结不单是总储蓄率高的问题,而是与储蓄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是企业储蓄过高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说,完整地考察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收入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我们不把政府和相关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以及可支配收入降下来,我国经济中的投资率居高不下和对外经济中的高顺差的局面就不可能根本改观。这就涉及收入分配问题,需要通过财政或者税收的办法,把企业的过高利润转移给居民,从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
《中国金融》记者:从您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储蓄率的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企业储蓄的提高,居民储蓄的比重实际上是下降的。您谈到,企业储蓄的提高源于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那么,为什么近些年企业可支配收入有这么大的提高呢?
樊纲:一个显著的事实是,最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利润收入大幅增长。1994年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总额从1%以下上升到了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得更多,从2%上升到了12%左右,上升了5倍多。企业利润上涨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可支配收入和企业储蓄的上升。
企业利润增长的原因,一是因为企业技术进步,效率有了提高。从1982年到2007年,除了1991年之外,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平稳上升趋势,由此导致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对外出口总额大幅度上升。二是由于实际工资率的下降。由于我国存在大量过剩的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导致工资上升速度缓慢,导致单位产值中的工资比率下降,尤其是2004年之后,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三年间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还有一个原因是产品价格的上涨。过去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唯一价格上涨的就是各种资源和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产品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大幅度上涨。我认为,中国企业收入在最近几年的大幅上涨,是由于大量本来因资源能源价格上涨所导致的“资源租”的增长,在中国尚不完善的财税体制下,都以资源行业企业利润的形式存在。它其实不是企业靠自己努力提高效率而得来的利润,而是因为体制的原因使得资源租的增长表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由于这些资源租作为企业利润留在了企业没有被分配出去,就又变成了企业储蓄的增长。
2008年7月份以来,国际资源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的企业利润、企业收入和企业储蓄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