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1月7日电 30年前,滁州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0年后,皖东滁州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东向发展三大战略,唱响一曲加快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歌。深秋时节,恰逢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州举行,记者走马皖东大地,深切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机勃勃的发展气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袤农村气象新 tujian.org
来安县汊河镇小李庄村民组地处丘陵,干旱缺水、广种薄收。原来,18户人家靠着240亩低产粮田维持生计,很多青壮年以打工挣钱来贴补家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下半年,从小李庄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共产党员李光敏毅然回乡创办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威光绿园有限公司,将农民手中的240亩低产田以每亩每年300元的价格全部租赁后,进行集中改造整合,发展了40亩大棚蔬菜和100多亩常规蔬菜,并建猪舍、精养鱼池和果园,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由农民种植高效农作物、养殖家禽、水产品和家畜,统一销售和管理,实现了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小李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800元。 tujian.org
小李庄的变迁是滁州市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以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现代农业,让土地“活起来”,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滁州市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目前,该市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406户,耕种土地74269.1亩。赵世来、李光敏等民营企业家通过租赁农民土地,调整结构,规模经营,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规模化还让滁州市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花卉苗木、畜牧、水产、滁菊、草坪等特色产业带,“一村一品”特色村不断涌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市已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0个,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东向借势强脊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年来,作为发展脊梁的滁州工业佳音频传:总投资143亿元的年产100万吨PVC及配套工程项目在定远县开工,创我省投资规模之最;江苏德力、台湾华夏等34家境内外知名玻璃大企业先后入驻凤阳,打造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玻璃产业基地;博西华公司投资3亿元新建我国规模最大的双开门冰箱生产线;天大石油管材在香港成功上市,开安徽民营企业先河。这是滁州市多年坚定实施东向发展、工业强市战略带来的成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然而,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由于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不足,造成该市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地区差距加大。对此,不甘落后的滁州开始反思,他们不断到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寻求合作,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不断积累着追赶和崛起的能量。滁州充分利用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率先融入,承接产业转移,借势壮大工业脊梁。 tujian.org
从2004年7月与南京市签署合作协议开始,滁州迈开了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主动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步伐。该市以长三角地区为主要目的地,开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围绕优势产业集群重点招商。滁州市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中有70%左右来自长三角地区。目前,滁州有家电及配套件生产企业780多家,家电生产能力近1400万台。去年该市家电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博西华、安康、扬子、科思等家电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定远的岩盐开采加工和PVC制造、凤阳的石英砂开采和玻璃制品加工、全椒机械及配套、天长机械电子和医药化工、天长和来安的光伏及硅能产业集群各具特色,强力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滁州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将达300亿元以上,预计到“十一五”末,该市将出现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50家,其中超50亿元的企业5家。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统筹城乡惠民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年以来,漫步滁州,紧张施工的场面随处可见:滁宁快速通道等13条主干道加快施工,“两湖一河”改造、大型污水处理厂、政务新区、安置小区等11项重点工程全面开工……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滁州正以“大滁城”建设为龙头,做大做强核心城区,发挥滁城聚集发展要素作用,带动和辐射县乡经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群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大滁城”为龙头的城镇化战略,即按照建设95万人口、95平方公里的城市总体规划,以滁城为主城区,以来安、全椒、乌衣为三个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131”战略组团拓展,南移东扩、西跨北上。为此,滁州市从今年开始加大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滁宁快速通道、滁来全连接线和城南大道,构筑“131”组团“一刻钟快速通道”。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团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同时,加快推进“两湖一河”综合整治工程,做好水文章,将琅琊山与周边旅游资源连片开发,引山入城,做好山文章,打造山水宜居城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统筹城乡,以工哺农,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滁州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百村十镇”为试点,带动全市农村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该市财政拿出600万元进行规划,农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已成为现实。今年,滁州市实施了23项民生工程,其中大部分惠及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除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之忧。到目前全市农民参合人数为319.33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92.2%,参合率逐年提高,参合面逐年扩大。今年以来,全市补偿总资金为1.67亿元,受益人数为76.4万人。截至上半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75%;300多万农民已能在家门口坐上班车;70%行政村的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连锁店带来的购物便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