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11月11日电 在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举行期间,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刘中军表示,在当今时代,真正贴近农民、反映农民生活、在农民中间传唱不衰的歌曲匮乏,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题材的专业创作者越来越少,艺术家深入基层不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中军表示,要创作出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广泛的农村题材歌曲,首先需要艺术家、创作者能够深入农村,体验基层生活,从而具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晓光在四川、安徽等地深入农村采风后一气呵成的歌词,再由作曲家施光南谱曲,传唱至今,无人能够替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为农民创作的专业工作者却少了,农村题材的歌曲、话剧、曲艺等作品数量远远不够,难以满足当前农村、农民的需求。”刘中军告诉记者说,同时,能真正深入农村基层,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艺术家、文艺工作者也越来越少,“虽然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送文艺下基层,我也亲自带队下去过,但是,下基层下到县城里就已经很难得了,再要入镇到村,送到广大农民家门口,就更困难了。到基层表演尚且如此困难,到基层体验生活就更难以实现了。”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刘中军认为,尽管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导致选择多样化,农歌的“市场”有一定萎缩,但是从根本来看,艺术家、创作者对基层深入不够,难以创作多数量、高质量的歌曲是新农歌匮乏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