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华社发布的图片可以看出,6月23日,由于积水严重,北京西三环莲花桥附近的车辆和市民只能涉水前行。
2004年7月10日,北京市莲花桥下因大量积水造成交通瘫痪。当日,京城普降暴雨,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记者王欲然)昨天傍晚北京迎来大范围强降雨,部分环路、联络线受到积水影响,多处道路中断,又值下班出行高峰,城区许多路段出现拥堵现象,部分地铁城铁区段也因大雨关闭。 dedecms.com
据北京市防汛办主任王毅介绍,降雨积水点主要集中在京城西部。 内容来自dedecms
王毅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涉及到积水的重点道路大约有10到20处,集中在西三环、西四环。比较严重的是五路居有60厘米的积水,还有莲花桥、丰益桥。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对此,王毅解释说,地势因素致使北京城西部地区道路容易造成积水现象。 copyright dedecms
他说: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这个标准解释起来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但是昨天的强度达到128毫米,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所以会发生积水,我们城市的排水管网只有天安门那样的重点地区排水能力比较高,其他地区的排水能力较低,也就导致近几年会频繁发生积水。如果要提升排水能力,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条件,比如最初的管网建设、城市规划等等。但是我们总结下来,每次积水主要是发生在京城西部地区,这是由于京城的西部地势造成的。 copyright dedecms
记者回想到2004年7月北京遭遇的两场暴雨,当时莲花桥同样是因为排水不利,造成严重积水。 本文来自织梦
据《新京报》报道,2004年“7·10”城区暴雨时莲花桥地区降雨强度达80毫米/小时,莲花桥积水2米。 织梦好,好织梦
时隔7年后,同样是莲花桥,两次暴雨所致积水程度几乎相同。有不少市民开始质疑,政府该如何应对突发的城市大涝局面。 dedecms.com
有网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什么时候,我们的立交桥下能不积水少积水,能让大家顺利地回家?”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也有网友提出,城市建设排水系统维护跟不上的问题。 dedecms.com
对此,王毅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过,城市排水设施和排水能力也决定了积水的程度,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一年提高到最低三年,达到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但是仍在研究过程中。 dedecms.com
另外,北京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也在采访时说,全国普遍存在这种问题。排水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现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属于老古董了,但是城市管网的更新,面临诸多问题。有些地方虽然很老化,比如那些老旧城区胡同进不去,而且管网上边都有新的建筑群,但无法拆迁,所以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同时,因为城市建设项目面临审批等,项目的建设也跟不上,导致排水系统建设滞后。 内容来自dedecms
今日,人民网发表了评论《暴雨致积水严重,城市内涝是考验更是拷问》,文中说,一场大雨就让一座城市瘫痪,委实令人沉思。龙应台有个妙喻,要分辨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那么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如此,城市亦然。一个城市发达不发达,不光看GDP,瞧高楼大厦,还要看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下水道。 本文来自织梦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本文来自织梦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