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福建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海峡经济区:和平红利VS和平发展
2009-07-10
  首届“海峡”不久前在厦门开幕,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并于5月14日正式对外发布全文。

  “海西经济区” 最早于1990年代由福建学术界提出,范围包括福建全省、加上浙江、江西及广东三省的各一部分,基本理念是最终与海峡东岸的台湾进行经贸整合,合而成为“海峡经济区”。此一概念在2003年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接纳,2006年纳入“十一五”规划。

  “海西经济区”构想酝酿十几年,终于接近成熟,应与海峡形势的变化有关。

  台湾海峡从来就有,但很难想象,两岸之间除了地理自然因素造成来往互动的隔阂之外,最大的障碍竟是来自政治因素的制约:

  (1)17世纪,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建设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两岸来往自然不易;

  (2)清康熙平定台湾,两岸虽然统一,但以当时运输及科技条件,渡海不易,实质上仍缺乏整合;

  (3)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东来,觊觎台湾,使清廷凛于形势严峻,才决定将台湾自福建籍区划出,单独建省(1886年),并派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刘是个有战略视野的洋务派大臣,了解台湾战略地位重要,乃戮力将台湾省建设成捍卫中国东南的坚强屏障,惜刘及其数位后任只得十年时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台湾割给了日本,于是两岸这一隔又隔了半个世纪;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两岸统一,但国共内战又启,1949年开始,两岸分治。所以,严格地说,1945到1949,不但为期甚短,形式上虽然统一,但实质上也未出现明显的经贸整合。两岸自1949年后对峙,甚至还间有军事冲突,更谈不上互动整合了。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蒋经国晚年才出现改变;

  (5)1989年,蒋经国先生去世前一年,宣布台湾人民可以返大陆探亲,这是历史转变的关键,逐渐地,探亲之外有旅游,有经商,有投资,台湾的人、财、货可以前往大陆,但主要是单向;2008,国民党取代民进党重新执政,马英九上台,终于在两岸政策上跨出了较大的步伐,执政一年来,开放两岸直航,并将陆续开放大陆资金入台投资,大陆学生入台就学,这就使两岸之间出现了真正双向意义上的互动了。放在前述历史长河的演进中作比较,这是400年来除了1886到1895年短暂10年以来,出现真正实质互动的第一次。不但历史意义重大,而且对两岸未来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陆改革开放30年来,自南而北,沿海地区得地利之便,发展迅速,但福建却始终相对滞后,这除了与福建的地理条件山多,纵深不足有关外,最大的关键其实是受制于海峡的政治气氛。政治气氛不但影响到基础建设的方向,也影响到市场经济中民间投资的意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海峡政治气候正在出现明显的缓和,许多不利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不明朗因素被快速的排除,这即是所谓的“和平红利”。“海西经济区”以及进一步整合海峡东岸台湾之后的“海峡经济区”的发展终于出现了开阔的形势:不仅两岸之间往返便利,福建在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方面也积极强化与外省尤其是浙江、江西、广东的建设,为整个“海峡经济区”拓宽了更大的腹地。

  两岸允宜好好把握住这个世纪性的机遇,在“和平红利”的基础上,戮力推动促进双方的“和平发展”。
     相关链接
    ·海峡西岸20城市养老保险有望无缝化自由转移
    ·福州一小区水管老化生锈 居民常年喝"
    ·福州一工业区3藏獒发狂乱咬 工人被撕裂一只
    ·福州小学今年秋季招生方案出台 5类学生可借
    ·福州将大范围改造道路景观 涉及多条主干道
    ·三明宁化籍大学生获"世界最聪明者&quo
    ·偷情少妇宾馆内杀夫碎尸 因作风不好常遭打
    ·福清市政府决定关闭51年老纸厂应对龙江水源
    ·刘延东强调把海西打造成重要文化产业基地
    ·福建省卫生厅要求预约挂号时间流程必须公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