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甘肃网4月16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4月的春风吹绿了秦王川,处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你如果来到这里,会发现无论在村落旁、田埂边,还是在省道201线两侧,都有人们挥汗如雨地挖坑、栽树、浇水,新栽的树木一排又一排矗立着,迎风摇摆。春风里,引大灌区秦王川规模化林业生态建设战役打响,3年后,这里的生态环境将面目一新。
引大秦王川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引大灌区综合治理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实施,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初步成效。然而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林业生态建设还远远不能与引大灌区秦王川综合开发进程相适应。今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调研时提出确保秦王川综合开发有新突破。根据这个指示,并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市林业局将引大灌区秦王川规模化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今年林业工作重中之重。为了全面了解秦王川林业生态建设情况,促进灌区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林业局局长郎得晨带队赴秦王川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建设路线,即先中川机场周边,后秦川、再上川,以“高起点、大规格、经济型、工程化、全覆盖”为发展方向,坚持集中连片,工程化管理,林跟水走,网跟渠走、带随路建,点、线、面结合的原则,用3年时间建成以骨干公路林带为线,经济林网为面,村镇绿化为点的防护林体系。
据悉,工程建设分为3年实施,今年主要启动骨干林带中川机场周边造林项目,总投资298万元,总面积7500亩(其中经济林5300亩,占总面积的69.2%)。项目涉及永登县中川镇和皋兰县西岔镇10个村以及省道201线中川段两侧。4月14日,记者跟随市林业局技术人员沿省道201线走访,一路上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顶着太阳辛勤地栽树,拉着树苗的三马子在公路上来来往往,而201线两侧已栽上的国槐、云杉、新疆杨等如卫士般昂首挺立。一位林业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质保量,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抽调的20名技术骨干已在各造林点待了30多天,指导和规范植树程序、规格。市林业局副局长张守琪对记者说,根据设计,省道201线两侧20米将各种植10排树,前3排为生态林,树种为云杉、国槐、新疆杨、苏柳等;后7排为经济林,主要树种为早酥梨和大接杏,同时还将在当地建设千亩经济林基地,以示范带动和辐射周边,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然,这一惠民工程也得到当地农民的支持,他们积极投工投劳1万人次。正忙碌干活的中川镇何家梁村支书张国孝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风沙大得很,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村民都积极参加。同时,经济林建设也会让我们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的!”
值得一提的是,引大灌区秦王川林业生态建设不仅从现在起在规模、规格上提升了档次,而且在管理思路上也有所突破。郎得晨介绍,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林地管理也在探索新的方式:前三年由永登县政府承包管理,目前已进行了分段招标;三年期满后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林地划归个人,林权和收入归农民所有。201线两侧的造林占用耕地的,则参照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予以补偿,每亩补300元,共补5年达到1500元。这样做,目的就是让引大秦王川林业生态建设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益,为整个秦王川的综合开发打好环境基础,并推进秦王川的综合开发驶上快车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