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民勤 为了不让绿洲消失的誓言 |
2009-04-30 |
|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打井造成地下水严重超采,加上上游来水量的持续减少,石羊河流域下游大批沙生植物相继枯死,肥沃的良田开始沙化、盐碱化、荒漠化。此间,曾有专家预言,“如果地下水位照现在这样的速度下降,用不了多少年,民勤的地下水就会被抽干”。
上世纪九十年代,预言成为现实,而代价只有武威人自己默默地承受。他们也深知,这个代价必须由自己承受,“不能留给后辈们”。
2007年3月9日,省委书记陆浩应邀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在同网友们交流时指出,解决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最根本、最关键、最要害的是做水的文章,根本出路在节水,而节水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采取关井压田的措施。
动力来自压力。武威人民痛定思痛,仅一年就关闭机井670眼、压缩耕地10万亩。与此同时,武威市水务局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水权水价改革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武威市水务局负责同志说,从近三年的流域治理和水权制度改革看,武威市在关闭1933眼农业灌溉机井和压减配水面积33万亩的同时,着手对石羊河流域内的12082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计量控制设备,强化了节约用水,强化了取用水管理,产生了显著的节水效应,无序采水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2008年全市实际关闭机井794眼,基本完成了关闭机井任务,全年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农业灌溉用水量为16.5亿m3,较水权制度改革前的2006年减少约4.15亿m3,减少20%;削减地下水开采量达2.1亿m3,民勤县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呈减缓趋势,部分地方地下水位开始回升。
武威市委书记肖庆平认为,石羊河流域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围绕水资源利用、上下游紧密联系、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能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把用水量大幅度降下来,只施以“拆东补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术,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往往会产生新的生态矛盾。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化无度为有度,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让生态环境有自然恢复的空间和余地,才是标本同治之道。
2006年2月25日,徐守盛省长亲自主持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暨应急项目启动仪式;1年后,武威市大刀阔斧实行水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武威市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将初始水权明晰到了用水户,使石羊河流域水权制度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武威市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通过认真解读《规划》,形成了一致的认识:为了子孙后代有饭吃,为了武威能够可持续发展,为了民勤不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规划》,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水权。实施《规划》,水权制度改革不仅是牛鼻子,而且也是切入点和着力点。
武威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全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长期以来,武威市许多农民固守传统观念,每亩平均毛用水量超过800立方米,把“浇地”等同于“灌地”,每到浇水时节,家家户户尽是大水漫灌,灌满为止。
实行水权水价改革后,水管部门根据农户拥有的土地、家中人口情况,确定他们一年的可用水量,发给每个农户一本“水权证”,每次灌溉前,农户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到水管部门购买水票,水管部门根据每个农户的需要定量供水,从而完成了把抽象的水资源具体化为“水钞”的转变,让农民像支配自家存款一样有计划地用水。
水权改革成了杠杆。以凉州区2008年为例,该区山水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率已由过去的50.2%提高到59.2%,井泉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率由73%提高到84.5%,效果一目了然。
如今,民勤县最边缘的西渠镇农民再也不用开着三轮车到镇上拉水取水了,他们不出家门就能用上符合国家安全用水标准的自来水。经过三年努力,民勤县农村饮用卫生安全水的人数增加到128895人,占了全县农村人口的53.7%。
金塔河水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水管部门在具体灌溉中,将原本每秒0.5到0.7方的供水流量降低至每秒0.1到0.2方,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放水环节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记者了解到,2005年、2006年全市用水量分别为24.23亿m3、23.26亿m3,2007年全市配置水量比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1.89亿m3,2008年较2007年又减少1.506亿m3,2009年全市水权配置总量缩减为18.359亿m3,比2006年的实际用水量减少了4.9亿m3,按行业建立了灌区、乡镇、村组(用水者协会)和用水户四级用水台账,初步实现了水票制供水和用水户刷卡取用水。
郭承录市长说,要从区域为主的用水观念向全流域统筹用水的观念转变。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之所以不断恶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中下游水资源供需失衡。《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就是为了协调全流域用水关系。历史充分表明,水是流域内共享的资源,必须通过合理的调配,统筹上中下游供需关系,保证全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动态平衡。
对于石羊河流域治理形成的模式,石羊河流域管理局的同志说,目前的治理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要真正成为模式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石羊河流域治理中,关井和压田都牵扯到了农民最切身的利益,大面积的耕地压下来干什么?这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武威市明确提出,压下来的耕地,除了北部沙漠边缘区和南部水源涵养区的一些耕地必须撂荒进行自然修复外,其它的都应大面积种草,发展草畜产业。种草比种粮食节水一半左右,还可以防风固沙,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也比种植粮食高得多。
“户均一座温室大棚,人均一亩大田滴灌”。2007年春天开始,武威大地上掀起了搭建日光温室的热潮。记者在凉州区清水乡王盛村采访时看到,该村已建成880座日光温室,目前该村大棚规模还在扩大,田间地头到处是搭建日光温室的忙碌身影。
武南镇干部告诉记者,以前镇上的干部几乎每天都要回家,而现在镇上的干部已30多天没有回家,他们宁舍小我,全力以赴投入到日光温室建设中。他说现在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和以前简直没法比,但干部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以及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作质量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今年植树造林期间,该镇在沿山栽植沙枣、榆树等16万株,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同时发动农户义务植树5万多株。
据了解,武威市目前已经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816个,参与用水户31.06万户,参与率达100%。制定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费筹措和管理使用办法,建立完善了灌溉制度体系,规范了协会的运行管理,调动了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协会在水权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效地保证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措施顺利实施。
武威市凉州区永丰村农民用水者协会是全市成立最早、运行比较规范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走进这个村村委会的院子,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村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公示牌,人们在这里能清楚地看到每轮水的浇灌和水费收缴情况。
石羊河流域治理初显成效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几年来,武威市坚持“总量控制,计量供水,定额配水,分时到户”的用水原则,实行了“公开配水面积、公开配水时间、公开配水总量、公开配水流量,接受群众监督”的“四公开一监督”制度,使农民用上了明白水,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好评。不仅每年为群众节约水费4万多元,而且为全市摸索出了“常规节水、工程节水、高技术节水和制度节水”的综合节水模式。
从关闭机井到压减耕地,从修建日光温室到移民搬迁,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面临着土地调整、资金不足等实际困难。民勤县干部群众以攻坚碰硬的顽强作风和真抓苦干的实际行动,建设着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事业。
关井压田、建棚移民,民勤人民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总理的关怀。县上各个单位的56个农林场和42324亩耕地及243眼机井,已经全部收到政府手中,形成了政府带头做起,群众积极支持的良好工作局面。为了应对水资源危机,求得可持续发展,民勤县采取了釜底抽薪之举——关井压田。通过关井压减耕地,落实水资源配置方案,从总量上减少水资源开采量,缓减水资源矛盾,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几年里,将陆续关闭数千眼水井,几十万亩土地将退出耕种,实行自然封育、自然恢复。
民勤县将连续每年建设10000亩日光温棚,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只有4000万元的农业县而言,每年都要补贴农民5000万元用于搭棚。记者不知道这项工程的难度究竟有多大,但是了解到,民勤全县干部人人每年捐款支持治沙事业的行动却没有遇到一点“磕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