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张智全:把庆阳建成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基地
2009-04-30
1230272444671.jpg   中国甘肃网讯(记者 薛东明) 12月24日下午,中共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应邀做客中国甘肃网并接受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做客中国甘肃网会客厅。今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重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省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邀请市州领导做客中国甘肃网,谈经济、谈民生、谈发展。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庆阳市委书记张智全先生。您好!张书记,欢迎您做客中国甘肃网。引人注目的我省经济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了,请您简要谈一谈今年庆阳经济发展的情况。   张智全:谢谢!诚如主持人所说,今年,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形势的急剧变化。庆阳作为甘肃的革命老区,今年的经济发展形式总体上是平稳的、健康的。总的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在最近召开的第十二次老区建设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评价庆阳的工作时认为,近几年,庆阳市的经济发展实现了“跨越式的超常规发展”,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同时,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按照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要求,实现在全省率先发展的目标,以此推进庆阳经济的发展。今年,庆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总体上非常好,从几个数字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的GDP总量增加了45个亿,达到245亿元,增长了15.7%。财政收入增长接近25%,达到了大口径的30亿元多和小口径的13亿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7%,达到9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85元,增加了17.7%。这些数字说明,我们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健康、有序的,特别是在今年遇到的很多自然灾害和大的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庆阳也有影响,比如庆阳农副产品的出口,这一项是在全省农副产品出口上连续十多年位居第一的,因而在国际市场对外贸出口的冲击上是最为明显的。而今年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庆阳的外贸出口仍然保持了一个较好、较高的增长,不仅没有下滑,还在增长,实现了增长10%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目标,突破了出口创汇1亿美元的大关。   主持人:感谢张书记。庆阳素有“陇东粮仓”的美称,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庆阳是如何保障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   张智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庆阳作为甘肃传统的农业大市,特别是作为陇东粮仓,很多年以来,对甘肃的粮食平衡做出了很大贡献。近些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庆阳农业生产的优势,我们按照了“三个顺应”、“三个遵循”原则,来谋划庆阳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个是顺应自然规律来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一个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来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另外一个就是遵循科学规律,加大农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农民科技培训的力量,来促进农业增产,农业增效。   近几年,庆阳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重点抓了“六个百万工程”:300万亩的优质苹果基地建设,100万头肉牛基地建设,200万只优质羊基地建设,1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100万亩优质蔬菜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这6个“百万工程”的建设,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稳步增加,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今年,庆阳农民的收入,整体上的增长幅度比较大,达到了17%,净增380元,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这个数字也说明,庆阳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发展效果,是比较好的。在保障措施上,第一,是要落实好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第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第三个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近几年来 庆阳市县的财政, 每年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幅度的增长,都高于财政增长的幅度。第四个方面是,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农民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通过技术培训,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输转出去,使劳务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非常大的渠道。现在的劳务输入,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测算的话,已经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第五个方面是,各个单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全力支持农民、帮扶农民,来发展经济。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帮扶村、帮扶点、联系户,通过这些措施,以促进农民增收。再一个方面就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保障民生上。今年也是广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年,对党的富民政策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也非常满意,非常感激。当然,从农村来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我们去做。最后一点就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因为庆阳还有一些贫困地区,这些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需要我们不遗余力的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主持人:谢谢张书记。通过张书记的介绍,我们对庆阳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庆阳的石油、煤炭、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也是我省主要化工能源基地,那么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方面,庆阳做了哪些工作,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智全:庆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但是又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庆阳境内已经探明油气资源总量接近40亿吨,煤炭的储量达到2360亿吨,还有1万多亿立方的煤层气可供开采。巨大的资源使庆阳具备了巨大的后发优势和开发的潜力,正是基于这样的巨大资源,省委、省政府确定,要把庆阳建成甘肃大型的能源化工基地,要建成甘肃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基地。我们近几年的工作也是围绕这样的目标来推进的。按照这个目标,一方面是做好规划,因为能源开发,关键是能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必须做好规划。所以,我们对区内的资源的开发,和周边的市区,主要是鄂尔多斯盆地这一块相连接的几个市区积极联系,现在正在申报建设陕甘宁革命老区国家级生态能源示范区。这个倡议已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研究中心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正在积极的向国家申报。同时,结合国家对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发展规划这样一个契机,加大区内能源资源开发的规划力度,围绕资源开发,我们做了一系列规划。一个是能源本身的开发规划,包括石油资源开发、煤炭资源开发、煤层气资源开发。同时,围绕这些资源开发,配套的开发规划和建设规划也都在不断完善。一个是交通,第二是水资源的配置,第三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第四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这些规划都在有序推进。第二,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抓三支撑”要求,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庆阳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有两大瓶颈,第一是交通,第二是水资源配置,这两大瓶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的障碍。庆阳的经济社会要实现快速的发展,必须解决这两大瓶颈制约。为此,我们在交通建设上重点抓好这样几大项目:建好“一个机场,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和“两条资源开发路”。一个机场,就是庆阳机场的改扩建,这个项目已经得到国家的批复,很快就要动工建设。两条铁路,一条是西平铁路,这条铁路已经开工建设,第二条铁路就是从西平铁路进行延展,往南连接天平铁路往北延伸到青铜峡,纵贯庆阳南北,形成了另外一条铁路大动脉。三条高速就是,在建的“西长凤”高速,明年动工建设的“西兰”高速和我们下一步正在做前期工作的,连接我们西北部的从庆城开始的另外一条高速。还有两条资源开发路,一条资源开发路是围绕庆兰煤田资源的开发,建设一条100多公里长的煤田运输专用通道,另外一条就是我们红色资源开发,主要是革命老区。修建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实施资源综合开发,这些项目建成之后,庆阳的交通瓶颈基本上可以得到破解,会为庆阳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交通条件。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配置。庆阳的水资源非常匮乏,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全省的六分之一,怎样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庆阳在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们对庆阳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聘请高层次的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形成了庆阳水资源配置的“三十年规划”。这个规划,已经得到省水利厅的批复,正在按照规划在逐步实施。庆阳将来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按照规划的水资源配置,是完全有保障的。   再一个方面,就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主要是围绕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来做。中石油和长庆油田共同谋划,在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前38年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十一五”末,使原油产量原炼量达到500万吨,到“十二五”末力争达到千吨以上,使庆阳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化工基地。   此外,谋划把煤炭资源作为新能源开发。庆阳的煤炭资源,历史上就没有开发过,现在,这2亿多吨煤炭资源,全部沉睡在地下,是一个整装煤田,这个,我们是围绕建设亿吨级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来规划建设的。基本的思路和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原煤的生产能力达到1千万吨以上,“十二五”末达到4千万吨以上,最终形成亿吨级的生产能力,为国家和甘肃的能源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考虑到庆阳煤炭资源在外运上受到一些限制,将来,这里的煤炭开发,将围绕就地转化和加工做文章,这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0%要就地转化加工。为此,我们规划了1800万千瓦的热电项目,规划了2000万吨以上的煤化工项目。同时,配套建设甘肃的西电东送基地和供电网络。这项项目,有些正在规划阶段,有些已经在启动建设。庆阳因为有这么多的资源,一定为成为甘肃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定会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借用张书记的话,庆阳一定会为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突出贡献、重大贡献。改善民生,是促进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庆阳市是如何解决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   张智全:民生,是国之根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党执政,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也是根本任务。现阶段,在民生问题上,有党中央的好政策、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革命老区,在民生问题上欠账还很多。首先要把中央和省上的民生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确保这些政策完完全全给农民带来好处,另一方面,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根据庆阳的实际,切实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去年,在省委、省政府为民办的十二件事实上,庆阳增办了几件实事。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为民办的十四件实事上,我们又增办了两件。其中为民办实事的资金,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40%。   其次,我们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来抓,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每一个家庭有一个劳动力能够稳定就业,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家庭的生计问题,因此,这几年庆阳把解决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突出的任务来抓。一方面是解决城镇人口的就业,今年安排城镇人员25000多人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全部就业,困难家庭都有劳动力就业。   再次,我们把大中专毕业生的安排作为党委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近四年,一共安排大专以上的毕业生12000人,仅今年就安置了4000多人。   此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之一来抓。庆阳在有组织的劳务输转、农民的技术培训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劳务输转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今年的劳务输转与去年相比较,有组织的输转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们的培训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到位的。   主持人:那么最后,我们请张书记您对明年庆阳的经济工作重点作以介绍,对目标作一个展望。   张智全:2009年是经济发展任务非常艰巨的一年。从国际环境讲,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整个经济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从庆阳的实际来看,已经感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庆阳目前的经济机构还不合理,工业经济以石油为主,而石油工业受国际油价的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国际原油价格下调到了30多美金,这无疑使整个石油经济都受到冲击。   但是,我们对庆阳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明年庆阳经济发展的形势做了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总体上,我们感觉到,尽管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石油工业会受到很大冲击,我们以出口为主的农副产品将会受到冲击,但是对于庆阳来说,可能机遇大于挑战。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我们对此确实是充满信心。现在,庆阳规划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的一些项目,已经列入国家发展的重点,石油工业发展,尽管从产品本身来说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但是产能建设不受影响。这几年,我们在产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每年的投入达100亿左右。就煤炭产业发展来说,也列入国家发展的重点项目。我们又根据省上和华能集团签订的协议,华能甘肃公司现在已经进入了庆阳,加大了投入力度,来开发煤炭资源。   此外,我们现在碰到的,庆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两大瓶颈问题,怎么样突破?国家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扩大内需,恰好是我们抓住机遇、突破这两大瓶颈问题的最佳时机,我们的交通、水资源的配置、一系列的项目,现在都能够挤到国家扩大内需的这个“大盘子”当中去。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产业结构也愈来愈趋于合理,而国家对在新农村建设、农村政策的投入、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必然会拉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对未来庆阳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书记。正如张书记所说,在重大的挑战面前,必然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在此祝愿庆阳的明天会更美好,也祝愿庆阳的项目建设、强农富民、工业突出、科学兴市等方面,走在甘肃的前列,在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成就。再次谢谢张书记。   张书记:谢谢,谢谢主持人美好的祝愿,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庆阳革命老区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谢谢。   (以上内容根据网上访谈整理)
     相关链接
    ·省商务厅办班推行“人道屠宰”
    ·金川集团吞购赞比亚最大镍矿
    ·武威市在石羊河工程中推进防腐试点工作
    ·法总统卫队总教头来甘学武[图]
    ·兰州九州再发山体滑坡 住户已全部转移
    ·临夏农民朋友赴沙特阿拉伯打工
    ·和政县以项目带动保增长启示录
    ·“甘肃临潭·拔河之乡”获殊荣
    ·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在酒泉召开
    ·我省破获运输210公斤大麻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