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马世忠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2009-04-30
  马世忠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甘肃日报平凉11月2日电(记者惠程华)经甘肃省委研究决定,马世忠同志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
  马世忠简历: 1225758951500.jpg 马世忠   马世忠,1962年4月生,山东安丘人。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工学博士。曾任安丘师范学校教师,潍坊日报社记者、编辑,省委组织部城市组织处干事、副科级巡视员、正科级巡视员、副处级巡视员,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正处级巡视员,省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调研员,省委组织部处长,青岛市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青岛市市北区委书记(副市级)、党校校长,青岛高新区市北新产业园工委书记,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8年11月,马世忠同志任中共平凉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分页符]  相关阅读:
1225759161859.jpg 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主席台      11月2日下午,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石虹宣布省委关于平凉市委主要领导变动的通知:省委研究决定,马世忠同志任中共平凉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提名为平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候选人,马学军同志不再担任中共平凉市委书记、常委、委员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   侯长安在讲话中指出,省委认为,中央组织部推荐马世忠同志到我省工作,体现了对我省工作的重视和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相信一定能够得到平凉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侯长安指出,近年来,平凉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四抓三支撑”战略部署,围绕“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深入推进产业开发,工业经济增势强劲,畜牧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果菜产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也是马学军、陈伟同志团结带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侯长安充分肯定了原市委书记马学军同志的工作,他说,马学军同志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领导经验丰富,工作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驾驭全局和组织领导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工作务实,处事公道,作风民主,要求自己严格,工作尽职尽责,为平凉的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侯长安也充分肯定了陈伟同志的工作,认为陈伟同志能坚持市委正确领导,大胆工作,狠抓落实,成效比较显著,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较高的驾驭全局的能力。   侯长安指出,马世忠同志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较高,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领导经验比较丰富,思路清晰,宏观决策能力比较强,工作标准比较高,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民主,处事果断,自我要求严格。在青岛工作期间,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精神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各项分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委认为,马世忠同志担任平凉市委书记是合适的,也是能够胜任的。侯长安要求,市上几大班子和各级干部都要支持马世忠同志的工作,在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平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讲话中,侯长安代表省委就我市领导班子建设和有关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总结运用经验,巩固扩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成果。要扎实抓好整改落实,严格按照整改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认真开展“回头看”,切实抓好每一项具体整改任务的落实,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要努力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形成按制度管权、凭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工作的高效、协调、规范、科学运转。要继续加强理论武装,着重抓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精神的学习贯彻,围绕省委提出的“努力走出欠发达地区、西部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新路子”的总要求,努力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收获、新进展。   二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增进班子的团结和谐。要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摆在班子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巩固和谐共事的良好局面。要切实增强民主意识,班子“一把手”既要敢于负责、大胆决断,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班子其他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全力配合、支持“一把手”,努力在班子内部形成相互信任、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落实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坚持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增强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委要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落实常委分工负责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紧密地团结在市委周围。市政府要坚决贯彻执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维护市委权威,积极主动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人大、政协领导班子都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按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四大班子要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共同肩负起全市改革发展的重任。   三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树立良好工作形象。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把加快发展、造福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地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开拓创新和求真务实结合起来,把近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多办一些为民、利民、兴民的实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保持和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不尚空谈,不务虚名,用务实的作风把已经形成的工作思路坚持下去,靠务实的作风把全市上下的心思和精力凝聚起来。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认准和决定的事,坚持一抓到底,务求抓出成效。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力戒文山会海和形式主义,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破解发展难题、改善民生问题上。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时刻关注社情民意,注意研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认真解决好行路、就医、上学、就业、吃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使作出的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老百姓的利益。   四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审视市情,准确把握优势和长处,深刻认识劣势和差距,不断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继续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突出受灾群众建房和学校重建两个重点,进一步加快重建工作进度,确保入冬之前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解决。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带动战略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资金、项目到平凉投资,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全力推进产业开发,围绕建设全省能源化工、绿色畜牧、优质果品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目标,加快以“平凉煤电”为核心的煤电化基地建设步伐,继续推进以“平凉金果”为代表的果菜产业和以“平凉红牛”为代表的畜牧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以崆峒山为代表的旅游品牌。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分页符]  马世忠在讲话中说,组织安排我到平凉任职,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也是甘肃和平凉人民对我的信任,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一定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依靠平凉广大干部群众,与同志们一道,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共同把平凉的工作做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从现在起,我要深深扎根于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奉献智慧和心血;努力做一个热爱甘肃、热爱平凉、建设平凉,全心全意为平凉人民谋利益的平凉人,做一个平凉人认可和信赖的公仆。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为陕甘宁三省交汇的“金三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其中凝聚了历届班子辛勤的汗水,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倍加珍惜“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大好局面,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争取更大作为,为使省委、省政府放心,为让全市人民满意而努力奋斗。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六点:一是精心维护大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同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思想上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二是虚心研学思考。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经济、法律、科技等专业知识,认真学习平凉广大干部群众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找准理论知识、上级精神和平凉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三是倾心科学发展。要牢记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平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全心为民谋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着力改善民生,造福百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人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在和谐发展中推进全面小康。五是诚心团结共事。自觉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作用,与同志们互信、互谅、互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和工作合力;秉公用权,依法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公正用人,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六是用心修德自律。在生活上严以律己,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绝不以权谋私,绝不随波逐流,绝不敷衍塞责。马世忠最后表示,当前,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陆浩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维护全市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2009年有一个良好开局。   陈伟表示,对平凉市委主要领导职务的调整,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平凉市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226万各族人民,对省委的决定表示坚决拥护!对世忠同志到平凉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侯长安部长代表省委所作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平凉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学军同志在平凉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世忠同志作了全面介绍,尤其是对我市领导班子建设和当前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侯部长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深刻,语重心长、期望殷切,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贯穿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贯穿了省委“四抓三支撑”的发展方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切实把侯部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一要统一思想,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省委决定的重大意义,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定上来,统一到侯长安部长的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省委的重视、关怀和工作要求转化为“推进新跨越、建设新平凉”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的精神、更加有为的行动,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卓有成效地推进平凉的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二要同心同德,全力支持配合好以马世忠书记为“班长”的市委工作。作为市委班子成员、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将带头全力配合、鼎力支持马世忠同志的工作,带头维护市委班子的团结和权威,带头落实市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坚决服从市委的统一领导,一如既往、竭尽全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都要在市委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扎实工作,努力把平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三是齐心协力,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市上下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魅力新平凉进程,以新的精神面貌,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主持大会,市政协主席王应天出席会议。   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和法检“两长”及其他副地级以上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县区党政班子主要负责人,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民主党派和中、省驻平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据平凉日报 记者杜发强
     相关链接
    ·省商务厅办班推行“人道屠宰”
    ·金川集团吞购赞比亚最大镍矿
    ·武威市在石羊河工程中推进防腐试点工作
    ·法总统卫队总教头来甘学武[图]
    ·兰州九州再发山体滑坡 住户已全部转移
    ·临夏农民朋友赴沙特阿拉伯打工
    ·和政县以项目带动保增长启示录
    ·“甘肃临潭·拔河之乡”获殊荣
    ·第八届全国微灌大会在酒泉召开
    ·我省破获运输210公斤大麻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