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地质大省,恐龙研究大省的概念已经形成,各种化石吸引着全世界古生物研究专家的目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境内发现的恐龙化石已命名了8个恐龙属种,近期又将发表和命名4个恐龙属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繁茂的裸子植物密密匝匝,短肠蕨类植物直插云霄,绿色兰花在微风中摆动。松柏、银杏、苏铁、真蕨在风中沙沙作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天气十分闷热,远处阴云翻滚,不时炸响的惊雷伴随着闪电在这片原始森林肆虐,高大的银杏不时被闪电击倒,腾起一股烈焰。在空地上的食草褶皱黎明角龙不得不停止咀嚼,向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走去。按照经验,只有过了眼前的这条小河,到达对面的山坡才会相对安全。而这时,大雨已经开始倾倒,地上转眼成河。成年角龙不时发出惊恐的尖叫,招呼幼龙跟上。但是,经验似乎害了它们,正当群龙涉水过河时,来自上游的暴洪席卷而来,数十只恐龙转眼被暴洪席卷而下,在河湖交汇的低洼处被泥沙掩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7月22日,记者专访了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大庆。“埋藏学是考古的一个重要分支。”李博士的思绪从一亿一千万年前回到了现实。他说,2007年在酒泉俞井子盆地发掘了十多具恐龙的化石。“瞬间死亡,迅速埋藏是化石生成的必要因素。而十多只恐龙化石的集中出现,除了证明它们非正常死亡,也给前面的推断和想象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如今的戈壁滩,当年却是恐龙生存的乐园,恐龙多生活在湖盆的周围,靠近水源。大批恐龙化石的发现,足以说明远古的甘肃乃是森林茂密、气候温暖、碧波荡漾的水乡。不仅适宜恐龙繁衍生息,也是各种海生动植物生活的天堂”。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屋内一边的地上,摆放着3具刚挖掘出的褶皱黎明角龙。这些化石被厚厚的泥土包裹着,看起来像3块岩石。李大庆博士蹲下为我们介绍:“在野外挖掘的时候,我们都是沿着整具恐龙化石骨头的周围用麻袋片跟泥浆混合后把它们包裹起来,再打包带回。回到研究中心之后我们再细致地挖掘、整理、研究。”他指着其中一个看起来像个土堆样的打包后的化石的表面一角微笑着说:“看,这是恐龙的牙齿。”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首次甘肃恐龙展于7月25日至8月15日在兰州体育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4大类64件标本及模型,其中1∶1装架恐龙14具(有13具在甘肃出土)。“这个展览已经掀起甘肃这个恐龙之乡品牌的盖头。”甘肃恐龙化石之多、品种之丰富,引起世界的关注,许多古生物研究专家纷纷前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世界上已知的具有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世界上已知的“最胖”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刘家峡黄河巨龙”、亚洲已知的最大和保存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炳灵大夏巨龙”、世界已知最原始的新角龙类之一“褶皱黎明角龙”、世界已知最大的镰刀龙类恐龙“似大地懒肃州龙”、世界已知最大的似鸟龙类恐龙“巨型北山龙”、暴龙类的祖先“白魔雄关龙”、鸭嘴龙型类的基干分子“半月金塔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所有恐龙化石的命名除了其本身所属的种类外,李大庆他们全都用上了发现地或发现地附近地地名,有着明显的“甘肃”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甘肃的恐龙研究史源远流长,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瑞科学考察团就在酒泉地区嘉峪关附近发现少量恐龙骨骼化石。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在当年8月就发现了永靖恐龙脚印化石,“在世界考古界,引起不小的震动”。甘肃古生物研究,自此翻开新的一页。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的6月,在甘肃永靖县地区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李大庆率领的勘察队在一处断崖处发现了恐龙的股骨化石。“只有巴掌大小”,李大庆指着自己的手掌比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巴掌大小的恐龙股骨化石仅仅是一个微弱的信号。埋藏地是一座小山包,每推进一米就必须先要清理掉19立方米的黄土,而任何一个出现在埋藏地的物件都有可能是化石,也有可能是杂质,这需要经验的判断:通过岩石的颜色、硬度等特征,判断化石生成的年代,其次还要具备化石的知识,“除了这两者必须的条件,最后就看运气了。”李大庆笑着说道。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显然,运气向他们招手微笑。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勘察队顺着露出的恐龙股骨化石向山体内挖掘,随后挖掘出的是尾椎。“很可惜,尾椎只剩了两节,其余的都被风化了”。随后又发现了恐龙的荐椎(即胯骨),然后是背椎、颈椎,之后是肩胛骨。“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我们挖掘到颈椎的第十节时,便再也找不到任何恐龙的化石了,头骨被风化完了”。现在展览馆展出的大夏巨龙的头骨是根据与炳灵大夏巨龙同时期、同属类恐龙已发现的头骨推测出的。虽然不是原件,但同样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挖掘现场有一公里左右,场面十分壮观,光挖掘就耗时一年半。更让人惊奇的是,在挖掘现场,发现了大量的肉食恐龙的牙齿化石和肉食恐龙的足印,而且大小不一,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一只或者一个种类的肉食恐龙出现在这个庞然大物身边。”李大庆侃侃而谈,“如果说炳灵大夏巨龙的发现让人兴奋,那么散落周边的肉食性恐龙的牙齿则足以谈得上惊喜!肉食性恐龙在白垩纪数量相对较少,在挖掘现场散落的牙齿化石,除死亡恐龙的外,就是肉食性恐龙在咬食时掉落的。肉食性恐龙的牙齿一生都在生长、掉落,因此现已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植食性恐龙牙齿基本齐全,而肉食性的恐龙牙齿多数残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合理的想象又是一个惨烈的故事:50多吨重的大夏巨龙悠闲地吃着蕨类植物,却不知危险正在慢慢逼近。数十只不同种类的肉食恐龙,似乎商量好了一起围猎眼前的美味,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悄然逼近,发起猛烈进攻。大夏巨龙拼命地抵抗但却寡不敌众,终于,它悲鸣一声,如一座山一样轰然倒地。数十只肉食恐龙一拥而上,大口咀嚼到手的美味。但是,地下的震动让这些围猎者感到了危险,它们纷纷四散逃命,而大夏巨龙很快被塌陷的地面掩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很可惜的是,我们在附近没有找到肉食恐龙的化石,但相信在不远的时间里,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对此,李大庆充满信心。 tujian.org
但出土的大夏巨龙足以震撼世界。古生物学界新命名一只恐龙通常只依靠发现的三五块恐龙化石,然后进行推测就可以命名。“像炳灵大夏巨龙这样如此完整的很罕见。”在它所属的分类里,它是亚洲已知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同时,遗留的肉食恐龙的牙齿化石也透露了一个信息:兰州盆地早在白垩纪是肉食性恐龙与植食性恐龙共同生存的乐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大庆带我们来到一个巨大的“巨齿兰州龙”的头骨面前。他指着长约两米的巨大头骨激动地说:“这可是真品化石,全世界仅此一件。”“我之所以将这只恐龙命名为兰州龙,主要目的就是想宣传兰州。”李大庆介绍说,这只植食性恐龙体长约10米,巨大的牙齿是巨齿兰州龙最大的特征,它的下颔长1米,每侧有14个齿槽,单个齿槽宽约4厘米。单个牙齿最大可达7.5厘米宽,14厘米长,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龙中最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魔雄关龙”是被李大庆提及最多的一个名字,因为它是已发现恐龙化石里为数极少的肉食性恐龙。这只长约4米、孤独地栖身于茫茫戈壁的恐龙,被发现的时候,附近可见的唯一地标是离嘉峪关不远处一座独立于地面的白色土包。而它的死亡无法推断是自然死亡还是非自然死亡,周边地带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因此至今仍然是个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大庆取出两块头骨感叹道:“这可是真正的国宝呀。”拼到一起之后,他解释说:“这是白魔雄关龙的头骨,它的吻很长,这跟霸王龙类似。”白魔雄关龙的头骨长约0.7米,其中三分之二是它的长吻,即口鼻部。他边拿出三四颗牙齿边对我们说:“这个是上颚的牙齿,是柱状的。这两颗是下颚的,尖而有力,更利于撕咬和攻击猎物。它应该是霸王龙的祖先。”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张馨玉 实习生赵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