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甘肃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九曲安澜 黄河铁桥的沧桑百年
2009-08-26

tujian.org

  从公元1909年竣工至2009年,兰州黄河铁桥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岁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开工建桥时黄河岸边矗立的第一座锅炉房冒出的第一缕煤烟开始,它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近代甘肃乃至中国走向对外开放的一个先声和见证;从建成的那一天开始,它就享有了“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而百年的历史,无疑让它承载和见证了这个城市诸多的世事沧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属于这个城市的一种集体记忆,在这个八月,仿佛被整体唤醒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烈日下,省博展览大楼门前,几十个人排成的队伍蜿蜒着,站在队伍最后的67岁的柏敬堂老先生用门票在脸上不停地扇着。短短一周里,他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了。“主要是看看铁桥档案,(展览的)都是当年修建铁桥的原始档案,像‘1907年12月19日,陕甘总督升允为修建兰州黄河铁桥上光绪皇帝奏折抄件及致甘肃布政司等的札文’这些都是第一次公开展(览)。”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些天来,在省博举办的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甘肃省档案局承办的“中国档案珍品展”一下子让这个城市“躁动”了,仅仅开展的第一天,参观者就超过200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可以说,在我们这个城市,无论男女老少,对于(黄河)铁桥都不同程度地心存一份‘铁桥情结’,而这个展览无疑只是一个契合点,它让纠结于人们心底的那份情结瞬间释放了。”兰州市文物局副局长陈世忠表示,今年是铁桥建成整整一百周年,由政府、媒体以及相关部门进行的各种纪念活动,对市民“铁桥情结”的情感释放也起到推动的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对于甘肃省档案馆的陈乐道研究员而言,他的“铁桥情结”是在更早一些时候被撩拨起来的。今年“兰洽会”期间,他接受了香港凤凰卫视的专访,在这个十几分钟的专访节目中,陈乐道讲述了兰州黄河铁桥修建的始末。“凤凰台的记者也是第一次了解铁桥历史,他们认为铁桥作为名胜的意义具有独特性,为此,我们甘肃完全可以借助铁桥向外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甚至直接可以和德国之间因为这座铁桥而产生更广泛而全面的经济文化合作。” tujian.org

  据了解,“兰州黄河铁桥”档案全宗收藏于甘肃省档案馆,是省档案馆档案中的精华。这些档案文献都是清末“甘肃全省洋务总局”为筹建兰州黄河铁桥而形成的公务文书。原本分为“筹备案”、“运输案”、“经费案”三大案,共568份文献,经整理为45个案卷,排架长度0.45米,其形成时间上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下迄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纵跨整整5年时间,是连续不断地记载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材料运转到工程建设、竣工、经费报销、铁桥使用维护全过程的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原始档案文献。据介绍,兰州黄河铁桥档案中所缺的仅是属于工程技术的大桥设计、施工、竣工等由德国承包商负责部分的技术档案文献,以及大桥竣工时所拍6张照片档案。因而,省档案馆所藏的文献能具体、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兰州黄河铁桥建设的历史全貌,是记载兰州黄河铁桥建设历史的最为权威并保存完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兰州黄河铁桥档案”也是我省唯一首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此次在省博的铁桥原始档案展览中展出的珍贵档案包括皇太后和皇帝的朱批、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以及朝廷重臣的文电和大量各级官府的文书等。 tujian.org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建筑物中,很少有什么能像这座黄河铁桥承载过如此沉重的历史和文化负荷。说起来,它也只有一百年的历史,比起这个城市的寿命来说,还只是个婴儿,但对这个城市的居民来说,它却是一个阅尽人间沧桑的守望者。所以,关于它的话题,从来没有间断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兰州黄河铁桥因为“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被更多的世人所熟知,但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兰州黄河铁桥,是在晚清实行‘新政’、举办实业的历史背景下修建而成,是近代甘肃走向对外开放,并认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硕果。它曾极大地便利了西北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甘肃乃至西北地区政治、文化及经济贸易的发展。”陈乐道说了解铁桥修建的历史,掌握铁桥修建的历史背景很重要。他说,兰州黄河铁桥是甘肃与西方近代经济、技术、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一个结晶和产物,西方经济及其文化对甘肃的渗透由来已久,但由甘肃人自主自愿与西方人进行纯经济、技术上的合作,建设兰州黄河铁桥则是第一例。“它的成功,把隅居西北地瘠民贫的甘肃官僚们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劈开了‘一线天’,同时,它也成为一面历史的‘三棱镜’,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黄河铁桥本身的修建历史,而且,清末兰州和甘肃的行政、民政、财政、金融、交通、军事、外交、官场争斗、人民生活境况,以及西方商人的策略手段、思想方法和作风,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在我们眼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兰州黄河铁桥是在公元1908年二月份正式开工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就在这一年的1月29日这一天,芬兰人马达汉以探险家的身份骑着马进了兰州城,穿过一座雄伟的城门,走在铺着巨大石板的马路上,听到马蹄嗒嗒声响并穿过挤满行人和车辆的街市,马达汉心情十分舒畅……一路走马观花的马达汉被黄河边的一幅景象所吸引,并用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这幅场面:苍凉的土地上,黄河南岸是组装完成的两个沉箱,沉箱的高度将近3米,一些在沉箱边忙碌着、戴黑毡帽的人显然是来自天津、上海等地的技工,而头上扣着瓜皮小帽的则是甘肃当地人。远处牵着毛驴的人们正从镇远浮桥上走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镇远浮桥从建成至弃用经历了525年(公元1384年——1909年)。”省交通厅编史办公室退休干部伊国清最近在《甘肃文史》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兰州黄河铁桥百年史话》的文章也是从镇远浮桥说开的。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兰州的地理位置来看,从内地去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必须跨越黄河。据传,早在汉朝时,黄河兰州段就有了钟家河、新城、小寺沟等渡口,用皮筏运载过往的客商。应当说,在汉唐时期,黄河上游的交通运输是最为繁盛的时期。自唐之后,中央政府对西域、对丝绸之路的控制,处于时断时续的状况。到了明朝,随着明王朝的经营,西北地区的人口经济逐步开始恢复,对于交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兰州是个山区城市,也是黄河唯一穿越的城市,皋兰山绵延于城南,华林山雄踞于城西,黄河穿城而过,向来为关隘要津,交通重镇。

tujian.org

  明初,出于向河西走廊运送各种物资的需要,兰州黄河段的教场河、岸门口、空心墩等渡口也陆续开通。然而要供应数万大军的粮草,仅仅依靠渡口是不行的,必须建桥才能满足军事运输的需要。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徐达、冯胜等率军,追击元朝残余势力。在定西消灭了王保保的主力后,为过河追击元军残余,在兰州城西七里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浮桥。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将浮桥移到城西十里的地方。到了洪武十七年(1384年),兰州卫指挥检事杨廉将黄河浮桥移到了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边,也就是今天的兰州黄河铁桥这个位置。关于此,明人徐兰在其撰写的《河桥记》中有记载:“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去城西七里许造浮桥以济师,师还,遂撤弗用,又三年卫国公邓愈帅师定地置西凉、西宁、庄浪诸卫,乃去城西约十里造桥,以通往来……又九年,兰卫指挥杨廉视城北河水少缓,拟改置桥近且易守,询诸父老以为古今之金城关在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兰州市志·市政建设志》记载:镇远浮桥用船28只,常用25只,备用3只,河涨时增补备用。每船相距一丈五(约4.5米),上流各下碇石,以固定船身位置,船上铺木板,两旁设栏杆。桥南北两岸各立铁柱(即将军柱)2根,以固定铁索、大绳贯穿全桥,连为一体。每年十一月结冰时拆桥,次年二月冰解后再搭浮桥。

tujian.org

  修建了浮桥,人们方便多了,但是冬拆春建,不仅是一项劳民繁重的工役和一笔不小的开支,尤为严重的是,每当黄河水行将解冻之际,往来于黄河天然冰桥之上的行人和家畜,常因冰裂落水而惨遭灭顶溺毙之灾,史料载“民以病涉戕生为忧”。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镇远浮桥之畔的严峻现实,有识之士迫切地发出“不可不经久之法”的呼声,这呼声也喊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如何在黄河之上横空架设一座一劳永逸的坚固大桥,成了民众梦寐以求的梦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在清朝同治年间,这个梦想距离实现曾是那么接近。一位远见卓识者提出想在黄河上架一座铁桥。而此人就是陕甘总督左宗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大规模进入,西方军事桥梁等方方面面的技术成为许多有志之士学习的对象。1872年,也就是同治十一年,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所燃起的硝烟刚刚散去,左宗棠又被清政府派到西北担任陕甘总督,准备收复为阿古柏所侵占的新疆。作为湘军首领的左宗棠进驻兰州后,出于西征的需要,奏请同治皇帝同意,设立了兰州制造局,这是洋务运动在甘肃的开始。同时,为了疏通交通,出于军事和民用的目的,左宗棠提议借用外资在兰州修建一座铁桥,然而当时的德国商人福克索要白银60万两,这对于地瘠民贫、库帑空虚的甘肃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数字,至此,左宗棠在黄河上修建铁桥的计划乃遂沉寂……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而这一沉寂就是30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进入20世纪,走向末路的清廷开始实行“新政”,鼓励洋务。陕甘总督升允到任后不久,即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立了甘肃洋务总局,由兰州道彭英甲兼洋务总局总办。正是洋务的兴起,为建设黄河铁桥提供了历史契机。

tujian.org

  这个叫彭英甲的人物被“推到”了历史舞台上,他的远见卓识,他的不辞劳苦,注定要使他成为晚清甘肃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彭英甲称得上是一个‘能吏’,毫无疑问,他对于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贡献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民俗家邓明说这个沈阳人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物,早年在北洋和辽沈办过涉外事务,曾受西方技术训练,对于经济学亦有研究,是一位讲新政、习洋务,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开放意识和爱国思想的进步人物。这位全衔为“钦命二品顶戴、赏戴花翎、农工商部议员、总办甘肃全省农工商矿总局”的兰州道在省城锐意兴办工厂,开设书局,开采矿山等多项地方实业,而兰州黄河铁桥是其兴办的十多项实业项目中一个酝酿待办的重要项目。 tujian.org

  “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1905年来兰的陕甘总督升允。升允早年在欧洲使馆做过外交,留洋的经历让他也成为了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尽管升允在政治上是个‘保守派’,最后因为反对君主立宪而被朝廷撤职,但是,在兰州黄河铁桥的建设中,升允的作为是很大的。”邓明说如果升允、彭英甲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兰州黄河铁桥的命运如何是不可想象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就在彭英甲举办甘肃洋务、大兴“新政”的时候,德商泰来洋行驻天津经理喀佑斯从天津来兰州。“喀佑斯是旅游也是来找活的。”邓明说。 tujian.org

  在与彭英甲接触商洽后,一个中外合伙开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的重大举措就应运而生了——史载:“经与喀佑斯商议,德商泰来洋行愿承修兰州黄河铁桥,并由陕甘总督升允报请清政府准奏,饬令甘肃布政使丰申泰、署按察使白遇道、总办洋务局兰州道彭英甲同喀佑斯谈判,最后于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1906年10月28日)正式签订了包修兰州黄河铁桥合同。在这份正式签押合同上签字的中方官员有:彭英甲、甘肃布政使丰伸泰、署甘肃按察使白遇道。外方签字的全权代表是喀佑斯。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包修兰州黄河铁桥合同中被人熟知的一项条款就是“保固80年”。其原文条款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保固八十年限期之内,无论冬夏,倘因起蛟,河水涨发,水势过大,水已进城,因蛟水神力将桥冲坏,与泰来行无干。除起蛟外,桥有损坏,泰来一定赔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德商泰来洋行承包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后,委托美国桥梁公司进行设计,铁桥修建工程分为上下两部技术结构,上部结构为穿式钢桁架,计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全长233.5米,总宽8.4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米左右。下部计数结构,南北两岸桥台为水泥沙浆砌条石,中间四个桥墩为高强度快凝水泥砌料石重力式结构,沉井基础开挖至岩层。

tujian.org

  “那个时候的铁桥形状就像梯形,从梯形到现今的拱形,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加固工程中完成的。”老兰州柏敬堂老先生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雷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一篇:甘肃雷菊芳有望跻身福布斯前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甘肃雷菊芳有望跻身福布斯前十
    ·九曲安澜 黄河铁桥的沧桑百年
    ·今明两日全省大范围降雨将持续
    ·石羊河流域项目通过水利部审查
    ·暴洪肆虐 靖会公路中断10小时
    ·韩显明任红古区副区长代理区长
    ·窑街金河煤矿事故受伤人数成疑
    ·席飞跃任安宁区副区长代理区长
    ·我省首例甲流患者病情稳定[图]
    ·我省将再选3500名毕业生下基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