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教十年山乡好人廖乐年网络访谈:爱因平凡而伟大 |
2012-05-09
|
|
廖乐年老师
廖文敏
廖惠茹
广东省侨办副主任:林琳
今天下午,由南方日报社和南方报网共同举办的“广东好人,粤侨精神”大讨论在南方传媒大厦四楼全媒体演播室举行。好人廖乐年老师以及他的学生廖文敏和廖惠茹,省侨办副主任林琳来到现场与网友在线交流。
“免费得到的,下次有能力就要免费给别人”
从广州到大埔约500公里,从大埔县城到长教村约6公里。每到周末,来上课的孩子最少也有200人。他们的老师,来路更远。到今年3月16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家人后裔廖乐年在此免费教英语已整整10年。这十年来,廖乐年老师培养了超过五千多名学生,而且还培养了很多大学生,在此之前能够考上大学只是凤毛麟角。不仅如此,还为村民修了猪圈、羊圈等,改善村民的生活。
学生廖文敏,去年开始照顾廖乐年老师的教学及生活,她说,“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不同之处是上课极其幽默,每节课都充满了笑声,他会给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锻炼我们的口语,锻炼我们的胆量,他经常教我们做人要懂得感恩,做人要宽容,懂得怎么感谢朋友。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一个伟人。”
廖乐年的教育方式颇受学生们赏识,但他也会“赶走”一些不上课的学生。他说:“我回来是免费教学,给学生们一个机会读书,假如你自己没有这个兴趣,也不想学习,为什么还要占着这个位置呢?最好你就出去,给别人一个机会,我不是赶他们出去,而是跟他们说不要来读了,因为这个机会放在你的手上是被浪费了,而在别人的身上可能就有效果了。学生们也知道,一百天之后假如他们觉得后悔了,也会回来跟我说,这样一个免费学习的机会你放弃了,如果后悔了就要自己来找我,家长来找我没有用的,必须学生自己来找我。”
“我这么多年教补习班没有收过钱,我觉得回来中国收钱是不行的,因为我们没有收钱,还能够跟学生们说你现在得到的东西是免费的,我只希望你下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你一定要对社会回报,免费得到的,下次有能力就要免费给别人。”
廖惠茹,高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做老师的全职助手有三年时间了,她说,老师对运作已经有全盘的规划,包括果产,还有培养的两个妈妈级的学生,我现在在县城开补习班,可能传承的方式并不是说我一样回去到公祠教书,我在县城里继续用老师的方法教学生,但是我想我应该还是会留在那边,城市里虽然有很多机会,但是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每一个人都到外面,可能家里还是会比较难发展。我也很荣幸有这个价值,能够留在家乡。
谈老师的智慧——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一起参与”
“廖老师回来支教,或者说回来做慈善,不仅仅是用他的心,而且是用智慧,用情、用心、用智。”谈及廖乐年老师的智慧,省侨办副主任林琳说,“他善于组织、利用或者是调动社会的资源来做慈善公益事情,比如说他用他以前的学生、他的朋友这些资源,向他们化缘,给他们做工作说明,让他们了解他所做的事情,然后给予经费上的支持,这是经费的来源。他还通过网络的联系,也请国外的志愿者到这边来参与做教学,我想这些都是体现了他的智慧,善于利用社会的资源,包括争取村长、村民的支持,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也跟村长接触过,他们都非常支持廖老师的工作,廖老师还跟我说过一件事,农民想在山上盖猪圈,没有电,他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找到村里的领导,说我要在上面盖房子,要教学生,很快就拉上了电线,我想这就体现了他的智慧,能够利用他的知名度或者是影响力为村民做一些事情,对于廖老师能够坚持下来,这么长时间,我想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廖老师很有智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一起参与,实际上是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跟别的一个人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廖乐年说,这么多年,我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印尼等这么多地方工作,接触这么多学校,一些事情有些你要拉,有些你要推,就像电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用拉力,不是推力,否则就是做不到的。我用拉力,拉上来,现在有了,我就可以开始推了。拉、推的想法很重要,你有这个能力就可以用这个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上这个台阶,如果他们上不了这个台阶就要拉他们一把,上了台阶之后就可以推他们一把。
“最重要是他们要的事情”
“你到这个地方不是你做的事情最重要,最重要是他们要的事情。”廖乐年说,“而且你来到一个新地方做事情,你自己的思想要有能力放下一些,一段时间理解他们做事情的要求是什么,然后看你自己的能力是怎样的,哪一个地方能够配合,哪一个地方不能配合,然后你就能够做能够配合的。比如说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知道他们不能配上,我就不敢做了。如果一个团队来做肯定是很厉害的,但是现在还不行,还有很多年长的爸爸妈妈是不同意的,我希望有一天年轻人说好,我们一起来合作,因为我看到广州前面的布匹市场也是发展的很厉害,也是因为大家都同意啊,中国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大部分都是在大城市,小地方他们想不到。”
林琳说,我同意廖老师刚才说的,做事情一定要看当地的情况和当地村民的需求,这样才有效,而且不会浪费资源。我看了村里的那个小报,大概是05年吧,村干部就找廖老师商量,乡间小道坎坷不平,走起路来可能会踢到脚指头,商量怎么修路,后来也是村民一起来修路了。
廖乐年说,这很重要的,他们的要求,也是我有这个能力配合,假如说我没有这个能力也是不行的。我要做的事情,他们不想,也是不行的。有些事情我很想做,但是我觉得还没有到时间,所以现在还不能做,可能还有一些人心里还接受不了。
林琳补充说,我觉得这是特别对的。从外面过来,跟当地一定有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的过程,大家都相互了解了,双方都觉得有需要,而且具备了条件,才有可能将事情做好,而且做的更好。
“在正确的事情及正确的地点用恰当的方式来做正确的事”
廖惠茹说,老师随时随地教人的。生活中,上课时对学生,他会利用课程教你人生的哲理,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比如说吃一顿饭,怎么倒红酒,还有做人这些事情。喝茶或者是一起聊天,反正我做老师的学生三年多,是全职在老师的身边,基本上每天都可以从他的身边学到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且真的可以让你感觉到很新鲜,好像有顿悟的感觉。
廖文敏说,他经常跟我们说一句话,“在正确的事情及正确的地点用恰当的方式来做正确的事”。他还是一个善于等待的人,等待事情时机的出现,比如说要建公路的,但是可能有村民不同意,他不怕,在等待时机的出现。另外他做事情也会往很长远的方向想,这些都是我总结出来的老师智慧的体现。
谈“大事业和小乡村”——
“我的学生们有一天一定会做大事情”
怎么样评价大事业和小乡村,老师所做的这些事业呢?林琳说,大和小的区分,我想关键就是看他的目的和出发点了。如果他做的事情是为别人去考虑的,为国家、社会着想,我想再小的事情也是大的。有些人可能做的事情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但是目的和出发点如果是从个人的话,我想再大的事情也是小的。从小事情中可以看出人的人格伟大。
自己是干一番大事还是做一件小事?廖乐年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小,“但是我也有这个信心,我的学生们有一天一定会做大事情。我外面做了大事情,现在回来做一点小事情,放一些希望的种子,希望这些种子长成大树、长成森林。教书很重要的就是教出来的学生比你更厉害,那么你就能够说你是一个好老师。”
刚刚开始时有人放他自行车的气,偷他摩托车的机油、车油,廖乐年都与他们和好了。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呢?廖乐年说,没有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自己退休时还有一件事要办,现在就来中国来办了,我要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思想,这么多我工作的经验,将它教给学生,在这里、在中国。我们很多教出去的学生做的不错,很好,他们的想法,我就希望我能够散播一些种子,有一天能够更多的长成大树。
“最怕就是没有机会”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廖乐年说,最怕就是没有机会。假如没有机会的话,什么都不行的,但是如果有机会的时候,你能够把握这个机会吗?这是最重要的。假如你有这个能力把握这个机会,你有没有准备好呢?就像我们唱的歌,“明天会更好”,因为今天就要好好准备好,才会明天更好。这是很重要的想法。
林琳说,我听过廖老师不止一次讲过这个观点,他教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我想也是为了学生明天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廖老师做的事情,跟一些好人做的事情不一样,他不是解决一时一事某一个时候、某一件事的具体困难,而是解决长远的发展,包括对村民,也是着眼于村民未来的致富和发展,不是说现在你困难,就给你一袋米、一桶油就可以了,老师不是这样的,而是让村民修路、改变观念等等,教学生除了英语,还有教学生做人的道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我们这个时代其实充满各种机会,只要学好本领就会有很多机会更好的发展。
“大事情也好,小事情也好,你想做的话就去做”
被问及“现在在中国、在世界都出名了,感觉怎样”,廖乐年说,我是感恩的心,我要讲出来,不是因为你们帮我宣传出去,我可能还是在当地,现在就是广东比较多人知道了。而且我做事情是这么多人一起合作的,对我自己来说感觉怎么样呢,我感觉十年在中国有效果,十年来的中国我做的事情不但可以看到效果,而且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开心。我们在一段时间是要学习的,还有一段时间是要工作赚钱养家庭,但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这就是能够去做自己心里想做的事情,不管结果怎么样,大事情也好,小事情也好,你想做的话就去做,这个很重要。
谈“广东好人”——
“安好心,做好事,不要怕”
广东好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呢?
廖乐年说,我觉得好人的意思不能太窄,不是做大事情的才是好人,做小事情的也是好人,但是做事情不是一次就是好人了,你必须要坚持很久的时间。不是一次过的,在平常比如说我遇到这个问题,我一定会去做的,这就是好人。不是说自己家里的垃圾就清理了,但是出到外面就不管了,必须在家里这样做,到外面也是这样做。好人必须有一个想法、有一个性格,做事情才会一直这样做,不管事情大还是事情小,不是事情大才是好人。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每一个人都其实有好心,有做好人的机会,但是你害怕可能就做不到了。不要怕。
林琳说,我看了第一季度评选了广东好人,你们的报纸有登出来五个类型,有助人为乐的,廖老师属于助人为乐这一类的,还有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另外就是孝敬老人、爱护小孩这一类的。用一个词来概括,或者说特质,我一下子还没有想到准确的词,但是我想还是有共同的地方,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说,我想就是好人了,安好心、做好事,心是善良的,不管是见义勇为也好,助人为乐也好,或者是敬业奉献也好,都要有善良的心,而且不但有这个心,还要有行动,当然不一定说就要很大的事情,就要惊天动地了,可以从小事情做起,对别人有好处、对社会有好处的事情,就像是佛山小悦悦事件中的陈贤妹,别人没有抱这个受伤的孩子,她去抱了,在见义勇为中她是评上了好人。只要一个人能够安好心、做好事,我想这个社会就会是很好的社会。廖老师说的问题也是存在的,很多人害怕做好事,产生一些误解,扶起了摔倒的人,结果说你撞的,还有捐款了之后人家说你是不是想出名,或者说捐款之后很多人说我也有困难你也要帮助我,一旦不给就会被人骂。确实做好事、做慈善,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林琳说,廖老师本身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他跟我们在一起,我们感觉是朋友,或者是兄弟、老师,但是他跟学生在一起,他就是很普通的老师,跟村民在一起,今天可能换了一件比较新的衣服,如果比较旧的衣服,可能大家就感觉他是比较普通的村民了。如果不认识他,在村里或者是镇里走,就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皮肤黝黑的。他做的事情也是比较平凡的,但是十年这么坚持下来,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我想这是非常不平凡,在平凡里就显示出他很不平凡的精神,或者说很高尚的一种精神、很高尚的人格,并且是不平凡的事业。他跟别人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他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长远的改变,着眼于人的观念的改变,这可能是他跟其他做慈善的人不同之处,也是他非凡之处。
诠释粤侨精神——
“敢为人先,崇文重教,团结包容,念祖爱乡”
林琳说,在3月21日全省侨务工作会议上,小丹省长就提出要总结、提炼粤侨精神,过去也有专家学者进行研究,但是并不是很系统,也不是很全面。我个人的看法,粤侨精神起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敢为人先,一个是崇文重教,一个是团结包容,还有就是念祖爱乡。华侨出去闯天下,闯南洋,确实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外面打拼,创造出一番事业,也为当地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他们在外面有所成就之后,也是能够将他们的思想,或者是国外一些新的东西带回来影响到国内或者说广东省,他们所办的实业、商业在国内很多都是第一的,也推动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精神的形成。
廖老师十年前去乡村时,路还是乡间小路,那时就能够回去,还能够在小山村里办英语的培训班,这就是敢为人先,是以前人们没有做过也没有想过的。崇文重教,华侨过去很多人出去没有受过教育,或者是受过很少的教育,所以他们也深受没有文化的苦头,不管怎么样,他们有钱没有钱都会想办法节衣缩食,想办法克服困难,送自己的子弟去读书、受教育,出人头地,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廖老师回来也是首先从教育入手,办班增长知识、改变观念,以便将来把握机会发展自己。我想崇文重教,也是粤侨精神的一个方面。
团结包容,就是相互内部之间的团结,包容的话,华侨在外面还有跟当地人的融合,因为可能有文化上的冲突,要有相互的适应和相互的了解。之前成立很多侨团,目的就是相互的团结,现在很多华侨融入了当地的社会,相处非常好,这就是有融合、包容的问题了。廖老师回来有一个跟当地的村民、当地的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我想这无论对华侨在国外的长期生存发展,还是华侨回来中国发展事业,包括海归要回来创业,都要有适应环境、融入社会这么一个问题。
最后就是念祖爱乡,我想这就应该是华侨的一种特质了。华侨在外面,无论他走多远,环境怎么样,都非常热爱祖国、祖籍国,非常热爱家乡,所以他们在近代以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都会出钱出力,甚至回国参与,有的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改革开放之后,又回来办公益事业,我想这就是念祖爱乡的表现。华侨现在有第二代、第三代了,甚至还有好几代,廖老师就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裔,从我们做侨务的来说,一般来说第一代回来他们说是“返乡下”,第二代回来就是说“回中国”,第三代,就像廖老师按道理应该是“去中国”,在外面的代数越多,对家乡的观念一般来说就会更淡薄,但是廖老师记住自己母亲的叮嘱,你是什么什么地方的人,应该说还是牢记了祖辈的嘱托,回到自己的家乡,而且能够扎根义务的支教,做一些改变乡村的事情。我想这是一种华侨念祖爱乡传统特质的具体体现。
编辑:蔡晓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