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中国特色 中国亲民 国家礼仪 全民学习 国家记忆 图文聚焦 行业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图鉴国情 亲民工程 国礼系列 图解国学 图鉴国史 博览古今 地区消息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情集萃 亲民项目 国礼品鉴 国学精华 国史系列 中图推荐 国际博览 关于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亲稳发掘汇报
亲稳发掘汇报软件,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搜索
·入编邀请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珠三角臭氧污染6年升两成 呈现复合污染特征
2012-05-12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该厅和香港环保署近日联合公布了《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11年监测结果报告》。《报告》显示,去年珠三角区域监控网络录得的区域空气质量指数值有76.7% 属于I-II级水平,比2010年的77.4%略有下降,仍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

《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1年,珠三角区域整体空气质量在改善,6年间监控网络录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49%、13%及14%,但臭氧浓度则上升了21%,成为唯一上升的大气污染物指标。专家表示,这反映珠三角光化学烟雾污染未有改善。

郊区臭氧浓度更高

《报告》显示,2011年,珠三角监控网络的臭氧年平均值介乎于0.033毫克/立方米和0.089毫克/立方米之间;其中录得臭氧年平均值最高的地方都位于郊区,包括广州天湖、香港塔门和惠州金果湾,情况与往年相若。期间所有16个子站均曾录得最大时均值超出国家时均标准(0.2毫克/立方米)。

据了解,从2006年起,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每半年都发布区域空气质量报告,其中13个监测子站由广东省运作,3个位于香港境内的子站由香港环保署负责。

虽然《报告》中并未将今年新进入监测指标的PM2.5纳入去年的评价体系,但据省环保厅此前透露,截至2011年,珠三角PM2.5浓度6年间下降了34.9%。

正如省环保厅负责人上月在向省领导汇报时所言,“现在影响珠三角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污染物,不是人们关注的PM2.5,而是臭氧。”

光化学污染仍未改善

据了解,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能刺激眼睛、鼻和咽喉,在高水平时会增加人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亦可令呼吸系统疾病 (如哮喘病等)患者的病情恶化。

《报告》显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下降,反映近年粤港推行的减排措施,包括要求发电厂安装脱硫设施、收紧车辆的排放标准及油品规格、淘汰珠三角区内较污染工业设施等,已对珠三角区域的整体空气质量带来改善。臭氧浓度上升则反映区内的光化学污染仍未改善,两地政府会持续推行减排措施,以进一步改善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及光化学污染问题。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此前对挥发性有机物(常由石油、化工等行业和汽车所排放)防治重视不够,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光化学烟雾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每年维持在高位水平,珠三角地区正呈现出酸雨频率高、臭氧浓度高、细颗粒物浓度高和灰霾天气严重的“三高一严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特征。

夏季污染浓度较低

为何珠三角臭氧污染郊区会比城市严重?环境监测专家解释,虽然臭氧的前驱物(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城市污染源,但由于这些前驱物自排放后至臭氧形成及升至峰值,一般都需要数小时,这期间臭氧及其前驱物可随风输送到其源头的下风向地方,因而往往出现城市下风向的郊区录得臭氧浓度高于市区的现象。这种状况也加大了臭氧治理的难度,并印证了空气污染治理需要联防联控的必要性。

《报告》同时显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在冬季(第一季及第四季)较高,而在夏季相对较低。夏季的污染物浓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夏天的偏南季候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较为洁净的海洋性气流,同时亦带来较多雨水清除污染物,再加上较高的混合层高度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至于臭氧的浓度在4月、9月和10月份期间较高,主要是由于这期间区内较多出现有利光化学反应的气象条件(日照强、云量少、风力弱等气象情况),因而产生较多的臭氧。(南方网编辑:李琳)

 相关链接
·东源县2012年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公告
·东莞石碣查获800多支假冒伪劣红酒
·农户对驻村干部 满意率超97%
·农户对驻村干部 满意率超97%
·台湾被通缉“黑老大”珠海晨运时落网
·广药红罐王老吉凉茶亮相 外观与加多宝接近
·广州在校教师兼职成“公开秘密”
·珠三角PM2.5发布 增至62个站点
·粤高考体艺生不可兼报同批普通志愿
·职业乞丐盘踞机场月入过万 救助人员呼吁设禁讨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 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  京ICP备09110630-3号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0956号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亲稳舆论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国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