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金属整治工作不力、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一律实施区域限批。”昨日,记者从省监察厅和省环保厅联合召开的2012年全省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工作新闻通报会上获悉,经过一年的整治,广东省去年挂牌督办的12个重点区域环境问题中有9个成功摘牌,21个地方挂牌督办问题中有16个成功摘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安全得到维护。
据悉,广东省环保的挂牌督办制度实行6年来,已督办114个重点环境问题(或企业),大部分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仅去年,全省就出动执法人员64万多人次,检查企业26万多家次,立案处理1万多宗,罚没金额2.4亿多元,限期整改及治理企业8596家,关停企业2300多家。
去年督办省级12个重点区域环境问题中,青上化工(广州)有限公司环境问题整治,北江韶关河段“小三产”污染整治,长潭水库、多宝水库库区畜禽养殖业清理等5个环境问题基本达到整治任务,获得摘牌。佛山市(含顺德区)铅蓄电池企业污染整治、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问题整治、江门市铅蓄电池企业污染整治等4个环境问题达到初步整治目标,摘除省级督办,但其整治仍不彻底,责令当地监察、环保部门挂牌督办。
今年省监察厅和省环保厅联合挂牌督办的10个重点环境问题中,除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和淡水河流域重污染行业整治2个问题属于2011年未完成整治任务的问题外,其余8个问题为新增挂牌督办问题,主要涉及大雁河、枫江等重点流域及广州、佛山、肇庆等地跨界污染整治问题和电镀、危险废物等重污染行业突出环境问题。
由各市监察部门、环保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25个环境问题中,主要涉及群众长期反复投诉的环境信访问题、近期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违法问题、近期监督性监测中超标严重的重污染企业。
焦点1
重金属污染整治向重点行业拓展
去年河源紫金三威电池厂致上百名村民血铅超标、今年韶关仁化多家企业排放又将铅污染流向了儿童……层出不穷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一直引人关注。省环保厅厅长李清昨日透露,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重金属污染整治已被列入今年全省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省环保厅已在韶关市实行环保区域限批,在整治工作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之前,所有建设项目的环评一律不受理。
上星期,国家环保部部署今年环保专项行动,将重点整治涉铅、镉、汞、铬及类金属砷的重点行业及重点地区。而广东省也连续两年将重金属污染问题列入挂牌督办的重点,并将整治焦点从铅蓄电池向电镀、矿采选冶炼、皮革鞣制等更多重金属排放重点行业。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重金属污染整治,博罗县(四个镇)电镀行业整治,江门市潮连化工电镀厂等多家电镀企业污染整治均被列入今年“两厅”联合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
在由地方环保、监察部门挂牌督办的环保问题中,处于首位的就是“广州、深圳、汕头、珠海、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东莞、中山、肇庆、江门、清远、潮州、云浮、顺德区等地有关铅蓄电池企业污染整治”。
李清表示,今年要全面开展重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等行业重金属排放企业排查整治,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和监督性监测,严查企业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六个一律”和“双否决”政策——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取缔;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环境保护、安全设施、职业健康“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对不能依法达到防护距离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排查整治工作不到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责任。
同时,对重金属整治工作不力,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一律否决各种环保荣誉称号,一律否决重金属污染防治目标任务的考核,并对该地区实施区域限批。
此外,参照去年公布铅蓄电池行业名单的做法,今年广东省将按照行业分类上半年在环保公众网和各地主要媒体上公布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皮革鞣制、电镀(含线路板)等重金属企业名单和有关环境信息,并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铅蓄电池行业污染整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通知》要求,继续推进铅蓄电池污染整治工作。
焦点2
跨界污染治理多次上榜
今年发布的挂牌督办名单中,市与市交界地区污染问题、流域污染问题成为了挂牌督办名单的“大户”。10个省级挂牌督办问题中,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淡水河流域重污染行业污染整治,枫江流域潮揭交界污染整治都是交界区域或流域污染问题,其中前两项已是多年或多次上榜。25个市级挂牌督办问题中,也有3个是区域、流域问题。
当中,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多年监督重点之一。省环保厅透露,经过多年治理,淡水河部分河段黑臭现象已消除。不过,水质监测也表明,流域内一些断面水质改善不明显,甚至有恶化的趋势。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水质仍呈劣V类的重度污染。而笔者也曾看到,在“插花地”禁而不止的禽畜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便及污水常直接排放,成为粤东和深莞惠跨界河流氨氮污染严重的元凶。
跨界污染为何成为治理的“老大难”?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专家告诉笔者,市与市交界地区和流域跨界地区,往往处于两个行政辖区环境管理的边缘,很多还是“插花地”,存在着职责不清甚至推诿现象。
“利用这个特点,污染企业往往就喜欢在这些区域来回穿插“打游击”,当一个市环保严打,立刻跑到交界的另外一个市,这种现象不仅在深惠莞三市的跨界河流、在粤东许多水质恶劣的河流中也普遍存在。甚至在整治过后,对跨界污染物的清理中,两地部门也往往出现互相推诿”。
对此,广东正着手建立区域合作的环境监督执法体系,李清透露,今年将建立健全东江、西江、北江、九洲江、韩江跨省界流域及广佛肇、江中珠、深莞惠区域环保合作平台,建立完善区域、流域环境监察协作和环境应急联动机制,积极推动与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区相邻市区签署环境监察协作和环境应急联动协议,逐步完善信息共享制度、联合检查制度和突发环境事件协同处置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