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21时,珠三角17监测点中,广州、佛山、江门的10个点的24小时平均浓度高于35微克/立方米。
发布PM2.5监测结果进入第五日,记者跟踪数据发现广州东北角现“中度污染”
专家称均未超标,浓度变化系天气原因
3月8日起,广州正式开始滚动发布10个监测站点的PM2.5数据。4天过去,记者观察到,8日、9日,各站点的日均数据都相当“好看”,绝大多数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10日起,各站点数据开始缓增,11日达到了4天来的最高值。而PM2.5的24小时浓度最大的站点,由前两日的番禺中学、花都师范,转移到了更靠近市中心的麓湖和市监测站。
8日、9日
番禺、花都浓度最高
3月8日晚间22时的数据显示,广州各站点的监测结果都相当“好看”。就基本代表当天PM2.5污染状况的24小时平均浓度这个指标来说,10站点中8个都未超过20微克/立方米,最低处在萝岗区的市八十六中,为9微克/立方米。番禺中学监测点的在十站点中最高,为23微克/立方米,其次为海珠区西北部的市五中,为21微克/立方米。
3月9日的状况更好,10站点的数值都降低至20微克/立方米以下,最低处仍在东郊,为萝岗的九龙镇镇龙;最高处转移至北郊的花都师范,番禺中学次之。
10日、11日
PM2.5污染转至市区
好势头在3月10日中止,各站点PM2.5浓度逐渐回升,至当日23时,除天河、黄埔、萝岗的3个监测点,其余7个监测点的24小时平均浓度都超过20微克/立方米。同时,PM2.5浓度最大处由前两日的南、北郊转至市中心的麓湖,达到32微克/立方米,越秀区的市监测站的浓度次之。
3月11日,广州PM2.5浓度回升更加明显。以最能代表即时浓度的最近1小时浓度指标来讲,至15时,十个站点都达到了40微克/立方米以上。其间,越秀区的监测点市监测站一直“遥遥领先”,每小时平均浓度都比其他站点高出不少。昨晚21时的数据显示,十站点的24小时平均浓度集中在35至50微克/立方米,最高在市监测站,最低在海珠和萝岗的站点。
变化
珠三角西翼浓度昨日转高
珠三角的PM2.5监测结果显示,昨日,广州、佛山、江门的PM2.5污染均较前几日加重,24小时浓度虽未超标,但都升了一级,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珠三角的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中,广州、佛山、江门、深圳等监测点都由“优”降为“良”,广州东北角的天湖监测点,昨日中午的AQI一度达到了160,即“中度污染”,但其首要污染物并不是PM2.5,而是臭氧。
专家分析
风停雨小 PM2.5积聚增多
对于最近几天PM2.5浓度的变化,广东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首席专家钟流举认为很正常,都未超出我国所定标准,总体水平也在可控制范围内,“相信以后会有很多时候像现在一样,很正常”。
对于PM2.5浓度变化,钟流举认为,主要是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头两天数据很“好看”,是下雨冲刷,加上风比较大,带走部分PM2.5;昨日风变小,致使PM2.5积聚增多。
依据我国现有标准,大部分城市地区的PM2.5浓度限值为:PM2.5的24小时平均标准为75微克/立方米。超过75微克/立方米时,为“轻微污染”;超过115微克/立方米时为“中度污染”;超过150微克/立方米时为“重度污染”;超过250微克/立方米时为“严重污染”。
(南方网编辑:谢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