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广西网6月15日电(方靖文)“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及侬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族群具有多方面的共性,极可能是‘同源异流的民族’。”广西资深壮学专家潘其旭6月13日向媒体表达了这个观点。 tujian.org
潘其旭是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广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及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6月13日是中国的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他在当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壮族与越南的岱族及侬族、老挝的老族、泰国的泰族、缅甸的掸族等族群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具有着多方面的共同特征,是“从同源走向异流”的族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其旭通过例举这几个族群使用的语言相近,古代稻作等生产方式相似,并有文身断发、蛟龙崇拜、习水善舟、楼居干栏、崇尚铜鼓等多处相类的古代习俗,论证了这层关系。潘其旭还细举例说,比较明显的是这几个族群使用的母语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从语音声调、基本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考究,尽管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它们目前仍表现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又互通共识的语言文化亲缘关系。 tujian.org
另外,中国的壮族先民主要聚居在广西中西部地区,西南面临海,西面与越南接壤。自古以来,这些海路和陆路就是广西壮族先民甚至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中东等诸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中包括,盛成于汉代,位于今天广西钦州市城外江东的钦州博易场;繁荣于宋代,位于今天广西龙州、宁明县境内的横山寨博易场和位于今天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境内的永平寨博易场;还有沟通粤、桂、滇及东南亚的著名历史商贾通道——“百粤古道”等古代商贸遗址就是论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广西自古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连、习俗相通,广西壮学历史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此现象也引起了不少中外各界的关注。广西知名壮学专家范宏贵更是出版了《同根生的民族》一书,声称广西与东南亚的壮、泰、岱、侬、老、掸等族是“同根生的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九九六年十月,泰国艺术大学在曼谷举行主办了“壮泰文化学术研讨会”,泰国总理特邀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的陆兵同志率壮学代表团出席会议。泰国王姐甘拉雅妮出席了开幕并发表讲话,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壮泰文化的比较展览。二00六年五月,由广西民族大学与泰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泰国诗琳通公主出席会议,并用中文致开幕词。会后,诗琳通公主专程赴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黑衣壮村寨考察访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潘其旭说,一直有不少东南亚各国学者在为本民族的寻根问源问题,而长久饱浸于广西壮学历史的考察之中,这些现象尤其以泰国学者最为令他感动。有一次,泰国一名学者到广西百色市靖西县考察,由于学者的随身翻译把一句壮语语境翻译错了,这个错误竟是被一位参与交谈的当地壮族老阿妈当场纠正的。看到此景,泰国学者不禁涔着泪水感慨说:“壮族可真正是我们泰族人的古老呗侬啊!”(呗侬:在泰语和壮语中,是“亲戚、兄弟姐妹”的意思-记者注)。目前,由潘其旭等广西学者与泰国学者合作翻译的壮学专业丛书——《壮族》,正在泰国国内广泛传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