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成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热门话题
2009-07-02





10月22日上午,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市开幕。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总理登盛、老挝副主席本扬·沃拉吉等中国和东盟政要出席了博览会开幕仪式。 中新社发 蒋雪林 摄 tujian.org

中新社南宁十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林艳华 蒋雪林)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东盟和中国,金融危机成为正在此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热门话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作为区域内最大的经贸盛会,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有力地推动了双边一体化进程,为东盟和中国的经贸合作搭建了最佳的桥梁。在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的背景下召开的博览会,给东盟和中国民众增添了一份期待。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前四届博览会,贸易成交额近五十亿美元;本届博览会,目前已有一百六十个重大项目成功找到“归宿”,项目总投资额逾一百亿美元。鉴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所表现出的作用,东盟秘书长素林认为,博览会是东盟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之一,它可以扩大贸易,增进相互投资,从而达到让中国和东盟携手渡过金融危机难关的目的。素林希望,中国通过博览会进一步打开市场,从而带动东盟的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出席博览会的政要中,不仅素林希望博览成为东盟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途径,菲律宾众议长普洛斯彼罗·C·诺格拉雷斯也希望中国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扩大对东盟的投资,援助东盟应对金融危机。

  东盟政要相信,中国有能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将继续带动东盟的经济发展。有中国的带动,东盟的经济不会因为世界金融危机而陷入停滞。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表示,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新形势下,中方愿与各国共同努力,为本地区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王岐山说,美国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对亚洲地区已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快推进中国和东盟合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方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与东盟各国加强在金融、能源、环保、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健康发展。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虽然世界正经历金融动荡,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仍然吸引了来自中国、东盟十国及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法国、俄罗斯、瑞典、日本和韩国的企业的积极参与。这不仅将推进经贸合作,而且将加强自贸区内各国人民之间以及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博览会开幕之前,外界一直担心,金融危机将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投资合作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从昨天已经签定的协议看,中国—东盟博览会对投资的促进作用魅力不减。昨天,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约合作项目三十一个,总投资额近十一亿美元,占昨天签定的投资项目的三分之一。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企业投资合作的重点区域。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八纵”中最后一“纵”洛湛铁路正式开
    ·广西未发现人感染猪流感 各部门正严密监测
    ·广西出台管理办法 个人贷款最高额度可达5万
    ·7家国内旅行社不予通过年检 广西旅行社年检
    ·广西清理"红头文件" 无效文件不
    ·南宁2011年前将建13座天桥 朝阳商圈将建空
    ·南宁驾考首次安装摄像监控设备 画面保存三
    ·3月底至4月中旬桂林市开展市容环境整治
    ·广西教育厅帮扶对口村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