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低价只是昙花一现 南宁房价“涨”声仍唱主旋律
2009-08-08

在本网房产频道进行的房价调查中,70%的网友认为南宁房价一直挺高。

广西新闻网南宁7月31日讯(记者 辜丽娜 实习生 李旻)连日来,关于南宁房价再创新高的报道,又一次揪紧了购房者的心。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南宁房价再次;梦回2007;,堪比当时最火爆局面。

面对;涨;声一片的情况,购房者以及市场的反响怎样?本月,记者针对红豆社区网友进行了一次南宁房价的网上调查,经过调查并采访了相关人士后,记者发现,低价只是;昙花一现;,对于南宁楼市来讲,;涨;声一直在唱主旋律。

民间声音:房价一直都挺高

;房价新高论;一经面世,犹如重磅炸弹投入了南宁楼市。一时间购房者议论纷纷,在南宁某房地产项目业主群中,一位常年在深圳经商的业主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一线城市房价是;蹦极;,玩的就是大起大落,二三线城市房价喜欢;捉迷藏;,降时躲来涨时嚷。;

大部分购房者支持了这一说法。7月10日,广西新闻网房产频道进行了一次关于南宁房价的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91名网友中,有70%的人选择了;南宁房价一直挺高;的选项,这些网友纷纷表示,对于上半年房价下跌的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感觉。

市场实况:低价难觅见风喊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网友的这一说法,在官方宣传中也得到了印证。此前的相关报道中,南宁市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周志彬曾介绍,2008年10月,南宁市房价下降到3800元/平方米,反弹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到今年5月份,南宁市房地产市场成交均价为4500元/平方米。对于这一情况,周志彬当时的总结是,南宁市房价并未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同时,房地产业内人士对于市场给与了更全面的评价。南宁市宝资嘉项目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降价只是瞬间的事,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开发商的促销手段。;

陈伟举了一个例子,2008年12月13日,位于凤岭片区的盛天茗城推出了;4280;震撼价;,但开盘当天,特价房仅推出了168套。正在购房者津津乐道周边项目是否会跟风降价时,保利.21世家率先以精装修姿态入市,3月份首次开盘,均价达到了6580元/平方米。同一月,盛天茗城均价涨至5300元/平方米。

房价走向:;涨;声是主流 ;稳;步是节奏

在此次的房价调查中,有22%的网友选择了;南宁楼价属稳中有升型;的选项,那么,未来的南宁楼价走向将会怎样呢?

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房地产方向的教授朱仁友认为:南宁市的部分楼盘确实因为金融危机大环境的影响,价格有小幅下跌,但随着房地产流动性放量,股票地产类股票的上涨,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都会导致南宁市的房价上涨。

朱仁友解释,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没有得到实行,例如,国家为打击房地产投机、抑制投资出台的二套房贷款政策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投机和投资房地产仍然普遍。因此,他预计短期内南宁市的房价还会有所上涨。

与此同时,一部分业内人士称,在房价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开发商一定会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随着供应量的增大,购房者选择余地增多,一定程度也会遏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同时,楼盘高开,也可能导致有价无市,最后还会回到降价销售的轨道上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低价只是昙花一现 南宁房价“涨”声仍唱主
    ·边境医疗卫生条件大改善 外国患者到广西寻
    ·广西整形美容业发展迅猛 市场不规范亟待解
    ·[原创]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声乐类决赛百
    ·一男子病毒入侵大脑突发癫痫 感冒小病不可
    ·广西交通下半年力保完成投资超235亿 411项
    ·亚姐网络赛区巅峰之战 4名选手获总决赛入场
    ·区党委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广西与东盟开放合
    ·广西未就业大学生现状调查:他们在坚韧不拔
    ·广西允许高速路称重误差为5% 称重有异议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