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6月11日电(记者桂娟)近50名来自河南、北京、上海等地的工人、学生、企业家等社会各界公众代表,10日走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处考古发掘现场,亲手触摸、感知“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中国国家级考古机构首次组织的大规模公众考古活动,旨在增进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刘国祥说,“80多年前,中国现代考古学在殷墟起步,我们的公众考古活动也选择了在这里起步,其中有着深刻含义。” tujian.org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正发掘的一座商代贵族墓发掘现场,公众代表们在专家的讲解中,现场观摩了商代贵族墓葬的形制、规模以及精美的铜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出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座贵族墓距今约3200年,是殷墟上万座墓葬中唯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带墓道的墓葬。考古专家们解剖了它的棺椁,墓中的随葬品清晰可见:铜锈斑斑的尊、觚、爵、鼎等青铜礼器,散落的青铜戈、矛、弓形车马器和銎斧,以及陶器、玉器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通过一座墓葬可以认识一个王朝,看到商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即文化多元性的丧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向公众代表解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该墓中銎斧的出现,可能说明墓主人与北方草原民族有着某种关系,而车马器可能跟西方文明有关。墓葬的方向,也跟一般的商代墓葬有着明显不同。这些现象直观地告诉我们,当时的文化非常多元,社会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唐际根说,“到了商代即将灭亡的年代,几乎所有墓葬出土的东西都一个样,说明社会已经没有了活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专家们的引领和通俗解读下,公众代表们还参观了殷墟博物馆及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并参加座谈会,与专家现场对话。 tujian.org
“我仿佛看到了3000年前的现场直播,很震撼。”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系学生姜黎黎说,“过去对殷墟的认识停留在教科书上,仅仅知道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都是片断性的认识。今天听了专家的解读,我对王朝的兴衰和生命的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这项名为“实地版《中国历史》之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公众考古活动,是河南省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迎接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联合推出的。活动在安阳启动后,还将陆续推出史前中原、王国崛起、周公“解梦”、逐鹿年代、大汉史迹、何处寻曹操、魏晋风情、东土伽蓝、尘封的大宋等系列公众考古活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些活动将还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使历史课本中抽象的概念生动、鲜活起来。”唐际根说,“欢迎海内外人士报名参加。”(完)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