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独舞《雀之灵》里的孔雀公主到原生态舞蹈诗《云南映象》里的月光女神,再到藏族乐舞歌集《藏谜》里的荷花度母,杨丽萍每次在剧中的角色总是让观众耳目一新,并为她精湛且多变的舞技所折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23日至25日,杨丽萍将携09年新作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再次登陆郑州,并在河南艺术中心连演三场,此剧堪称是《云南印象》的姊妹篇,是杨丽萍历时近两年的时间精心打造而成的。《云南的响声》里的“响声”究竟有何特殊性?与《藏谜》相比,这场打击乐舞在视觉效果上有什么突破?为此,本报提前为市民解开“响声之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原生态”转变为“衍生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杨丽萍带着她的作品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乐《藏谜》在河南艺术中心连演了三场,场场爆满,在郑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在绿城刮起了“原生态”舞蹈的风潮。时隔一年,杨丽萍再次带着她的新作《云南的响声》来到郑州,同时也是在河南艺术中心连演三场,而该剧与《藏谜》最大不同之处是该作品的体裁从“原生态”转变成了“衍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什么是“衍生态”?河南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在以往杨老师的作品中都冠以“原生态”的名头,而这次杨老师的新作《云南的响声》则是以“衍生态”而命名,他和“原生态”的提法不同,“原生态”是生命之态,不是原始之态,而“衍生态”却是在原生态的基础之上,源于大自然而又高于大自然,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云南的响声》中,彝族演员罗罗拔四拿出一根长达5米的长竹,钻出孔来两个人便可以吹奏出像小河流淌的声音;之前在《云南映象》里表演过烟盒舞的虾嘎,以前玩的都是老辈人传下的老打法,而在该剧中他将像观众展示更加出神入化的创新的烟盒舞;再看演员们手中的乐器,扳弯一根竹子就是笛子,采一朵山花就能像喇叭一样吹开……这些便是对“衍生态”最好的诠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不再是贯穿整篇的故事,而杨丽萍出镜却比《藏谜》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去年的《藏谜》表演中,老阿妈一路朝拜的所见所闻贯穿于整个故事中,而在《云南的响声》中,则不再有贯穿整篇的故事,只是在打击乐中穿插了几个舞蹈,更多的是展现乐器的自然魅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整个演出分为“序·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尾声”八个部分,在演出中,杨丽萍将有3段风格迥异的舞蹈,一段比一段震撼,而且出场时间也比《藏谜》多得多。在第一幕杨丽萍将扮演临盆的孕妇,在历史上人口死亡率很高的岁月里,女人生孩子时部落里的人要打着鼓载歌载舞地“催生”。这段舞蹈将再现少数民族催生的场景。第二段舞蹈是“雀神怪鸟”部分中的《牛铃舞》。杨丽萍穿着黑色长裙,露脐无袖短舞衣,手提两个牛铃,头顶两只牛角,从舞台的后面踏着大鼓和牛铃的交响节奏,急舞而来。她的形象,将从孔雀女神的神秘悠远,转变成了踏实稳重的耕牛。杨丽萍的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六场《喝醉了的鼓》里,她饰演孕妇的灵魂。在这幕展示原生态为主的舞蹈中,她被酒醉的人们发现,最终与女儿团圆。最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儿的小演员,正是杨丽萍三妹的女儿小彩旗。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舞美、道具超越《藏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去年看过《藏谜》的观众用“美”和“震撼”来概括整场演出。绚丽的歌舞,华美的服装在现代化的灯光、舞美中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华美神秘的视觉空间。而事实上,仅从舞美设计和道具数量上看,《云南的响声》就赢过了《藏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云南的响声》中,近十米高的参天大树,需四五个人合抱的3米巨鼓,颇为壮观;神秘的藏钵、长满绿叶的竹子、挂在指间的牛多锣、形似葫芦笙的帽子,乃至背景中像大腿一样的山脉,无一不是孕育着生命的特征。而在第二幕色彩斑斓的《太阳雨》一场中所用的道具仅“谷子”就多达3吨;第六幕气势恢宏的《喝醉了的鼓》中,舞台几乎是用葫芦铺成,连演员身上都绑满了葫芦,据河南艺术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葫芦都是从云南民间收集来的,共有上千个。所以说《云南的响声》与《藏谜》相比,所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对强悍生命的敬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河南艺术中心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来郑州演出的舞台效果,原本5辆9米长的道具车已增加到8辆,每辆加长至13米,可以说,在这场视听盛宴中,郑州的观众们不仅将看到来自云南田间地头的民俗、文化,更能了解到许多神秘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同一幅浓缩了的云南特色风情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