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jian.org
加固后的宿迁闸全貌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7年9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此时一向寂静的村庄突然热闹起来。河堤上、山坡上,远处、近处,到处是推着小推车,扛着铁锹的陌生人。一夜之间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这些人把运河沿线6里地挤得严严实实的。” tujian.org
“没过两日,宿迁闸工地方圆3平方公里,一座座竹竿草席搭起的帐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里不仅有工棚、食堂、医院,还建有粮草站、煤炭站、仓库。” tujian.org
“1957年底,在政府的号召下,老山头、长河沿、南车口等5个村庄几百户人家上千村民迁离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中运河。村民们连夜搬家,生怕自己耽误了建闸大事,最终仅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搬出中运河,在不远处的马陵山安下了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灯火通明,数里长堤上,劳动号子声、施工机械声和广播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构成了一幅惊天地、泣鬼神的改造山河的壮丽图画。广大建闸民工日夜赶工,开展了“与洪水赛跑”的劳动竞赛,使工程迅速向前推进。不到半年时间,老山头一座山峰先被夷为平地,后被挖地三尺与运河齐深,原本低矮的河堤,变得高不可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以上文字,是一位曾经参与宿迁闸建设的许学生同志,对当年为了抵御洪水进攻、满足通航需要及灌溉需求,在“黄金水道”上建设宿迁一线船闸、宿迁闸等给予的较为生动的描述。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热火朝天的干劲和肩担挑扛的劳动场景在许学生的记忆中生动起来。据许学生回忆,那时集体创业的激情空前高涨,改造河山,创造新生活,是人们最为美好最为质朴的愿望。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地参与到如火如荼的宿迁闸建设中,更是广大人民觉得高兴和荣誉的一件事。只要一声令下,便会一拥而上,那种创业的精神真可谓感天动地…… tujian.org
宿迁节制闸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北中运河上,由宿迁闸、宿迁船闸和六塘河节制闸组成宿迁枢纽(其中宿迁节制闸由骆马湖局管理)。宿迁枢纽和皂河闸至宿迁节制闸间的中运河右堤(民便河至宿迁闸段)、井儿头大堤共同组成骆马湖防洪退守的第二道防线(即宿迁大控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宿迁闸位于皂河一级控制的下游,是骆马湖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嶂山闸共同担负沂沭泗流域5.58万平方公里的排洪任务,它也是骆马湖湖水南下入中运河的控制口门,对提高沂沭泗地区的防洪标准,保护该地区及骆马湖与宿迁闸下游1000万亩耕地及城镇居民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兼有排除黄墩湖地区内涝,合理调配水资源等综合利用功能。平时作为中运河梯级控制工程,控制闸上、下游水位,以利灌溉、航运、排涝、发电,非汛期还承担向上游调水的任务。同时,它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也担负着重要作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宿迁地区是洪水走廊,上游沂沭泗地区洪水经此东泄和南下,洪涝灾害频繁,经济落后。当年为了提高防洪标准,彻底解决淮阴地区的洪水威胁,增加排涝能力,解决洪涝矛盾,使邳苍洼地、房亭河、不牢河等地区的内涝得到排泄出路,在宿迁增加了一级控制。当汛期骆马湖湖水位超过24.50米,放弃皂河一级控制,退守宿迁大控制,宿迁闸成为骆马湖的防洪控制口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宿迁节制闸于1957年9月开工,该闸全长191米,共6孔,设计流量600米3/秒。1974年8月16日骆马湖退守宿迁大控制后,8月17日过闸最大泄量1040米3/秒。1958年建成后,运行40余年没有进行大的维修加固,经受了超标准洪水考验。1997年进行了启闭机械自动化改造,增建启闭机房,2000年更新弧形钢闸门。2002年6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管理局在对宿迁闸进行安全检测和复核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闸进行了安全鉴定,确定为三类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该闸位于9度地震区,抗震计算结果表明闸室、空箱岸墙和翼墙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消能设施不满足规范要求;启闭机设备陈旧,已超过使用年限,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混凝土材质劣化,表面缺陷大量显现,露砂露石、开裂、剥落现象普遍等。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4年水利部《关于宿迁闸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水总[2004]413号)批复该闸加固。加固主要建设内容有闸室加固、上下游翼墙加固及拆建、岸墙加固、下游消力池拆建、启闭机更换、电气设备更新、水文设施和管理设施更新改造等。加固后宿迁闸共6孔,为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交通桥设计为汽-20、校核拖-100。桥面宽9米,行车道宽7米。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流量600米3/秒,校核流量600米3/秒。按抗震8度设防。加固由江苏水利勘测设计院设计,天津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承建。2005年9月开工,2008年10月完工,2009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总投资3540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加快宿迁地区的经济发展,1996年江苏省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设置地级宿迁市,使得宿迁地区的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城乡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宿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宿迁闸,这座横跨在“黄金水道”上的“民生保障线”定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