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6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南大今秋招生不再分专业 全部按院系大类招生
2009-06-29

  今年秋天,南京大学2009级本科新生入校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专业、课程和发展的选择,享受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方式。昨天,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正式敲定“一揽子”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招生到就业将通盘考虑,其影响之深远和系统化程度之高在南大历史上尚属首次。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全部按院系大类招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招生体制改革与培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南京大学学工处、教务处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新方案的特色与亮点。据悉,目前,全国高校,特别是“985”的综合性大学,都在进行招生改革尝试,主要分为“按院系大类招生”和“按学科大类招生”两种模式。前者是指按实体院系进行招生,后者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合并,按一个专业大类招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该大类名称即可。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上世纪90年代初,南大开始在匡亚明学院(时为南京大学强化部)试点按院系招生,成为国内较早尝试按院系招生的高校。近年来,试点专业的比例逐年扩大,目前已占全校80%左右。在此基础上,2009-2010学年起,南大全部按院系、大类招生。南大学工处负责人认为,招生改革一般要经过按专业→按实体院系→按学科大类招生的过程。对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在高考前的专业选择上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自主、自愿原则,而按实体院系招生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通过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用1至2年的时间统一学习通识、通修课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毕业流向分三类培养模式

tujian.org

  近年来的调研结果显示,南京大学学生毕业后的流向有三类:5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深造,比如说考研、考博、出国留学;还有5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就业,而其中有近一半学生是跨专业就业、创业。不同类型的毕业选择在培养方式上也应有所区别。该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校据此将实施“三三制”培养方案,即“三阶段培养”和“三种选择发展途径”。“三阶段培养”主要指“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在“大类培养阶段”,学生用1至1年半时间修完以通识通修模块为主的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后,通过专业选择进入第二阶段“专业培养阶段”。此间,学生用1年半至2年时间修完以专业核心课为主的学科专业模块课程。之后,学生通过类别选择,进入学校专门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设计的三条发展路径的多元培养阶段,此阶段为1至1年半时间。对于专业学术类人才,即有志于在本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学校将在大四阶段提供本专业的更深层次的课程;对于跨学科复合类人才,即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程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校将开设专门的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增加实习实践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各方面准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新方案中,课程的开放度将有极大提高,所有院系的专业核心课程将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修外院系课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一能享受百门研究性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介绍,新方案中,通过精简“课内”、强化“课外”,增加教学计划的弹性。四年制本科生的总学分由原来的160个学分压缩到150个学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依据自己的兴趣开展更多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从大一开始,学生们就能享受到南大为他们端出的100门“研究性课程”大餐。这100门新生研讨课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由院士、教学名师等担任主讲,面向全校公选。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提升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新方案实施后,南大还将陆续开设30门左右的高水平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历史与民族文化”、“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价值观与思维方法”、“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往”等七大类。通识课程力求打破专业局限,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通感和科学精神,从而造就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农工党中央考察组近日在江苏省进行专题考察
    ·江都用一流项目吸引人才 借服务平台整合引
    ·江苏9名下岗职工举报贪官获奖9万 创造3个第
    ·江苏经济回暖预期增强 出口订单上升贷款量
    ·常州新增7项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 7 2009
    ·全国政协调研组江苏调研 张连珍看望调研组
    ·江苏“减负稳岗”效应初显 全年减征社保费2
    ·江苏省信息办与江苏电信昨日在南京进行合作
    ·省检察院12309举报电话仅两天时间接到来电3
    ·江苏第三届“江苏创新创业人才奖”评选近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