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江苏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江苏客车驾驶员节油驾驶技能大赛在南京落下帷幕
2009-08-06

  全省客车驾驶员节油驾驶技能大赛日前在南京落下帷幕。来自各市的节油好手们驾同一款车,一决高下,最后的优胜者将代表江苏参加交通部举办的全国驾驶节能竞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2个人参赛,总平均算下来,百公里油耗才20.022升,一般驾驶员起码要到二十五六升。”大赛副总裁判长殷国祥感叹说。 tujian.org

  冠军乔森来自常州,油耗成绩17.51升。亚军陈海龙和季军金涌的成绩都在18.5升左右,他们都来自扬州汽运集团,扬州队当然拿了团体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冠军节油的奥秘何在呢?我们普通驾车人可以跟他们学到点什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遇到情况提前处理,避免急加速、急减速;车胎气压要保持标准,不要夏天低冬天高;平时要注意车辆保养,车子技术状况好当然就更省油;车速在75公里以上时,开车窗比开空调更耗油……”驾龄15年的乔森毫无保留地讲述他的“省油经”。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乔森平时在单位跑常州到苏北的长途车,他家里也有一辆自动挡的小车,妻子开的时候油耗总在11升以上,他一开油耗就降下来了。“油门不要猛踩啊,要平稳,发动机转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增加油耗。”乔森老是这样提醒妻子。这次大赛,38公里路途,规定用时50分钟,乔森保持经济时速,稳稳地把全程时间控制在49分58秒,让人叹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赛选手当中,用时不足和超时的比较多,而乔森把时间卡得非常好!”技术指导谢耀良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解释道,在节油驾驶技能比赛中,如果用时太短,说明途中车速快,那肯定耗油;反之,超过规定时间,多开一分钟,车子就多烧一分钟的油,而且按比赛规则还要倒扣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按照经济时速来节油驾驶,不仅仅是省油这一项好处,对保证行驶安全、减少车辆损耗都有效。”扬州汽运集团公司总经理时雨说。他们公司有800多辆营运大客车,燃油在其运输成本中所占比重已达40%以上。亲眼看着油价从一块多攀升到五六块,时雨深知节油驾驶的重要性。在这次全省大赛之前,他们企业自己每年都举办驾驶员节油驾驶技能比武,大多数师傅都练出了一手好功夫,所以这回拿到了团体第一。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来自扬州的师傅们说,关键还是驾驶的预见性。这回考试的路段,既有高速公路,也有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全程仅红灯就有14个。在红灯前边急踩一脚刹车,油耗就上去了,提前降挡减速、平稳处理,就能把油耗减到最小。对行人、自行车等路上的动态情况,也要这样提前观察和处理。他们笑称:“一脚刹车一毛钱,少用制动才省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节油驾驶技能大赛比的不仅仅是节油,规范驾驶也在其中。殷国祥告诉记者,驾驶习惯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可以达到30%。他们正在对这次大赛中优秀驾驶员的节能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工作方法,将向全行业推广。如果全省1.4万多名营运客车驾驶员都成“节油高手”,如果更多的私家车主掌握节能驾驶的操作技巧,那将创造多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80后”创业巧觅商机江苏名通月营收逾百万
    ·三地联动共推江苏沿海区信息化
    ·我省部署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 每亩补贴1
    ·南京预付费纠纷上升20% 消费卡依然卡住消费
    ·南京实施综合环境整治 玄武湖两年半后"大
    ·江苏客车驾驶员节油驾驶技能大赛在南京落下
    ·泰州市举办“泰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
    ·南京上月卖房9106套 创今年以来单月成交量
    ·南京明起暂无雨无高温 苏南7月下旬降雨48年
    ·二阶段网上填报今夜12点截止 逾时未填自动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