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沛县紧紧围绕破解土地、资金、市场、劳动力等要素制约,着力创新农合组织发展机制、“三农”建设投融资机制、农村人才培训机制,农业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一)创新“支部 协会”模式,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资金互助合作,促进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农民合作、联合经营,资金集聚、集中利用,破解土地零散、农户松散、资金闲散、组织软散问题,促进农民联合起来闯市场货畅其流、联合起来搞加工实现增值。全县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入股农户1.8万户,入股土地5.3万亩,流转土地25万亩;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8家,出资总额3700万元,会员8.5万户,带动农户11.7万户;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3家,拥有资金117万元,会员162名。(二)围绕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大力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和保险制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和农林、水务、开发、国土等项目资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发展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和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2008年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一折通”发放涉农补贴9750万元,全县25万农户受益。(三)紧密结合“三农”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型农合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农民家庭经营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使走出去的劳动力有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劳动力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动农民转型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技能培训补贴,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万人,全县劳动力转移保持在30万人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