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的大棚(村民拍摄)
雨后倾斜的大棚(村民摄)
开裂的墙体(村民摄)
荒芜的大棚
近日,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七星村的多位村民向江苏新闻广播025-96110新闻热线反映,2010年,村里用近40万元建设了10个温室大棚,其中有20多万是扶贫款。然而,大棚建成不到5个月,就出现开裂、倾斜等质量问题,有的甚至被大风吹倒。如今,穆店乡又计划拿出50多万元维修这些大棚。村民们质疑扶贫款的使用谁来监管。而采访中,村干部表示,“失败是成功之母”,穆店乡政府则回应,大棚维修是因为需要升级。
盱眙县穆店乡七星村是淮安市的重点贫困村,由淮安市盱眙县交通局挂点帮扶。去年,盱眙县交通局、穆店乡政府等多方出资近40万为该村建设10个面积60平米左右的温室大棚,种植黄瓜、西瓜等反季节蔬菜。得知这个消息,村民们欣喜不已,纷纷承包了大棚。可是2011年初大棚拿到手之后不到5个月,大棚的质量问题就严重的困扰了村民,在村民的眼里,原本的民心工程却成了“豆腐渣”工程。“墙主体开裂,水泥柱子倾斜,有的大棚居然倒了。这就是严重质量问题赖。当时很气愤这毕竟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事情啊,结果你这个项目搞成这样子。”
在七星村记者看见,这10个大棚如今只有钢架主体架构,大棚里长满了草,温室大棚的后墙体,不少大仍然存在着龟裂现象。而大棚的内部正在进行翻修,堆放着加固的石块。村民告诉记者,由于建设的大棚质量不过关,如今镇里又预计用50万来修复这些大棚。这点让他们更加的不解。
村民1:“当时建设的时候是30多万,现在维修是50多万,工程主体还是这个主体。这个钱都流到什么地方去了?”
村民2:“弄一两年了什么没有,还花了这么多钱。以后上面再扶贫,先来扶这些干部的心,干部对老百姓着想办事实,他干事就认真起来了。”
村民们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前期建设的近40万加上后期维修的50多万,这10个大棚花掉了90万。
用来扶贫的温室大棚为何会出现质量问题?七星村村委会主任杨穆告诉记者,建设初期他们也是经过了正规的招标、建设、验收等一系列的程序。可是由于他们对于大棚建设缺乏经验、管护,加上今年雨水偏多才造成了大棚的严重受损。
记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杨穆:总的来说是没有经验,技术方面我们也不懂,我们只能搞眼前的东西。缺少管护哎。
记者:那管护又应该是谁的责任呢?
杨穆:这个说责任的话,当时我们的承包户可能没有落实到位呀。
记者:现在看来扶贫款已经是打了水漂了?
杨穆:应该是这样,那个已经刮掉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了。事情都是不可能一次性成功,肯定有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
随后,记者来到了盱眙县穆店乡政府,副乡长孟庆平告诉记者,之前负责大棚建设的干部都已经进行了岗位调整,他也是刚刚分管此事,如今乡政府已经将这10个大棚由农技站、农经站、七星村以及乡政府包干维修了,维修的总资金也会控制在50万以内。
而对于前期建设的失误孟庆平予以否认,并且表示重新建设只是因为大棚升级的需求:“他那个大棚不符合我们此地,交通局不是大局么,我们建议了,这次要做就做上档次的,所以重新改建的。也不是说人家失误。”
记者:“当初建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而建了5个月我又重新花50万重新来建,这个流失的又是哪里的钱?”
孟庆平:“你这个问的我就不太清楚了,真的不太清楚了。当时人家扶贫单位就带着去看的,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原本的民心工程,却因为 “没有经验”“需要升级”而将得来不易的扶贫款打了水漂。看着杂草丛生的大棚框架七星村的村民们很无奈。
南京市委党校惠天博士认为,对于扶贫款使用,乡镇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出现这样的问题,也许其中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利益链条,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严查。“作为扶贫项目本身是民心项目,是给老百姓减轻负担的,你现在这样反而是给老百姓增加负担,我觉得应该说起到了反效果,我觉得县里面现在比如纪委、检查部门、反贪部门及时的介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南京地区FM93.7)刘浩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4) |